【1125 占领佐世保港】-《甲午崛起》


    第(1/3)页

    战斗一直持续到了晚上十一点多,双方在城内短兵相接。

    西南战争中,肉搏步兵的地位依旧很高。

    这个时代的日本陆军,先是萨摩军的示现流武士对新政府军造成了极大压力,后是新政府军不得已组织专门用来肉搏的拔刀队与萨摩军正面对钢。

    整个战争中,近战步兵都对战争局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但同期的西方,早在拿破仑时代就进入了步兵全体列装火器的状况。

    欧洲历史已经证明,线列步兵装备刺刀与滑膛枪之后,排枪射击加上刺刀冲锋的战术应该是可以完全压制任何近战步兵的。

    七十多年之后的日本为何还存在冷兵器的舞台?

    是日本当时的训练水平不足以让士兵达到70年前欧洲线列步兵的水准,还是因为装备水平无法保障足够数量的枪械?

    萨摩军的示现流武士和新政府军的拔刀队在面对同期,或者拿破仑时期的线列步兵时是否也能发挥一定作用?

    萨摩这一大名的特点就是在乡教育的普及,培养了大批量的乡士。

    这些武士阶层感觉像是富农或是中小地主,平时劳作,有一定知识和信念,有相当的搏斗技术。

    战国时期岛津的经典战术是钓野伏,就是因为武士比例高战斗力强,意志坚定敢打。

    萨摩人的这种近战战法是有大量下级武士做基础的,也是有历史流传的。

    第二点,当时明治政府废除武士特权,西南个藩很多落魄武士失去特权和赖以生存的基础,对政府充满怨恨,聚集成众,推举西乡为首造反,这些武士最擅长的从小训练的不是线列战术而是近身肉搏,而且更习惯这种战斗方式。

    当然他们也会使用近代火器,但是装备没有政府军优良,比较杂牌。

    因此以近战来打政府军正是扬长避短。

    第三,当时西南叛军更喜欢使用夜战,这样政府军难以发挥火力优势。

    另外,萨摩人的近战战术不是只会近战,还是要以火器为主,配合近战,夜袭,以达到扰敌疲敌的目的。

    西南战争政府军在近战上吃了大亏,好样因此点歪了陆军训练的科技树。

    双方从旧时代残存下的虚荣感导致作战思维趋同或许是主要原因,撞见拿破仑式军队不会发挥什么作用。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武士耻于使用火器来定胜负,取而代之的是用剑来一决高下。

    西南战争的参战双方都含有大量前武士阶层的成员。萨军不用说,几乎都是武士。

    政府一方主要集中指挥层,基层作战单位则来自于新募兵制招来的市民农民。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