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占领佐世保港】-《甲午崛起》


    第(2/3)页

    其他的都是武士阶层。

    以拔刀队对示现流,若是彼时其他肉搏战不出色而以工业科技见长的外部势力进攻日本,吃了示现流的亏,他一定不会从冷兵器角度考虑对策。

    典型的表现就是二战美军针对日军万岁冲锋的刺刀攻势,采取大量配发手枪的策略,而没有集中培训个什么反刺刀搏击术,求质变而非量变。

    至于萨军为什么要祭出示现流这一藩中秘术,有如下几点原因:1.还是虚荣作祟。高傲的武士面对翻身贱民急于砍之而后快,与对方一样用枪拉低B格。2.弹药供应确实捉急。前期因为大炮等重武器不够,导致攻打熊本城失利,后期子弹匮乏到要扣弹孔拣弹头重新熔铸新弹。3.十年前倒幕战争中的确尝到过甜头,其斩击凌厉刚猛,强调一击必杀,连新选组局长近藤勇都怕。4.求速死。佐贺藩山本常朝的著作《葉隱》讲主要內容講述武士忠君事蹟,核心即是提倡武士要毫不猶豫的奉獻生命,絕不偷生,只有不要自己的命,才能要別人的命。即求死之道。

    九州岛一共就那么大,萨摩藩士想必受其影响颇深。

    主要是因为萨摩藩军工业能力并没有多少,造枪造子弹都完全不够用,并且西南战争发起的原因就是旧武士们不甘心特权被剥夺而发起的叛乱,自然都是一群精于剑术的人。

    而偏偏政府军都是群新兵蛋子,佐幕派的武士被镇压也没多久,所以政府军的农民兵虽然制服是好看,手里拿的后膛枪也是不错,但是士气和技战术都不行。

    后来死了不少人,血里火里都走过才成长起来。

    当然这群新兵蛋子碰到武士老爷们举着刀冲上来就开始慌了。

    后来还是把旧幕府的武士调进警视厅当作前冲的拔刀队才算是解决问题(正好会津的武士和萨摩武士以前倒幕结下的梁子这次也一起清了),还为此写了个抜刀隊之歌,这歌因为不是二战日本军军歌而是明治时期的日本内战军歌,所以没有被禁掉,还是作为警视厅军歌的。

    19世纪末,肉搏部处于即将衰老的中壮年将肉搏部队送入战场,从而快速消耗、消化掉武士阶级。

    武士阶级被消化意味着日本社会打破固有阶级,从而快速西化与革新而日本军队也即将蜕变,开始迈向现代战争的舞台。

    再结合日本当时的国情和民族文化,这种政治手段孕育而生。

    华军自然不同于武士军队,华军的冲锋,更加简单实用,边玩刺刀,边射击,而不像是日本人,要么光是玩刺刀,要么光是玩武士刀,没有边玩刀边射击这样的战术哇。

    一番近战之后,华军的兵力本来和日本政府军是差不多的,但是这帮政府军,说的好听点,是日本政府军,说的难听点,百分之八十都是刚刚洗了脚的泥腿子,只是穿上了一身黑制服罢了,哪里有什么作战经验?

    眼见顶不住了,守城指挥官也没有玉碎的勇气,让人从山上用绳子下山,组成一只千人小分队,打算抄华军的后路。

    华军在城外还有两支刚刚撤下来休整的营呢,这下正好,冲上去一通暴揍,加上骑兵连一阵猛冲,把日本人企图下山断后路的人杀光了。

    到了次日凌晨,战斗终于结束,的确是在萌总裁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只是,损伤比较大,华军总共死掉了1000多人,受伤2000多人,对于有军备优势,且战斗意志旺盛的华军来说,在偷袭的情况下,还死伤这么多人,已经是很严重的损失了,而且,这只是一座城池而已。

    九州岛是日本第三大岛,位于日本西南端,东北隔关门海峡与本州岛相对,东隔丰予海峡和丰后水道与四国岛相望,东南临太平洋,西北隔朝鲜海峡与韩国为邻,西隔黄海、东海与中国遥对。

    旧为筑前、筑后、丰前、丰后、肥前、肥后、日向、萨摩、大隅,共九国,遂称九州。

    广义上的九州则指九州地方,包括九州本岛上的福冈县、大分县、宫崎县、佐贺县、长崎县(含五岛列岛和对马岛)、熊本县、鹿儿岛县、冲绳县(含大隅诸岛和奄美群岛)等8县,面积约3.79万平方公里。

    北部为筑紫山地,山地低矮平缓,海拔500米左右,多盆地、平原。南部地势高峻,九州山脉纵贯,主峰祖母山海拔1758米。

    河流多急流,水力资源较丰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