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取代李鸿章-《龙腾1856》
第(3/3)页
当时,出走的李鸿章又回到了曾国藩的身边。
早在太平军占领徽州之后,李秀成又带兵直逼祁门,曾国藩才意识到李鸿章当初反对进驻祁门是正确的。幸亏李秀成最终没有进攻祁门,曾国藩才得以活命。于是他迅速带领自己的湘军撤离了祁门,到了东流。而李鸿章的另一同门郭嵩焘听说李鸿章离开曾府之后,也给李鸿章写信,要求他重新回到曾国藩府上,因为在当今之时,仅靠李鸿章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成功的。
李鸿章本来就很后悔自己“弃师而去”,现在看来,重回曾府将是他唯一的选择。加上胡林翼也做了曾国藩的工作,曾国藩便给李鸿章写信,表达了他迫切希望李鸿章回来的愿望。李鸿章环顾左右,也确实只有曾国藩才能“赖以立功名”,于是,他在1861年7月重新回到曾国藩的大营,二人又开始了密切的合作。
从此以后,李鸿章在曾国藩手下踏踏实实地做事,尽心尽职。不久李鸿章随同曾国藩自东流进驻安庆,共同商量进军金陵和进攻太平军的计划。1861年底,李秀成的几十万大军攻克杭州,威逼上海,上海人心惶惶。
当时,江苏、浙江的大部分地区仍在太平军的控制之下,湘军想要进攻金陵,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兵力分别进驻江苏、浙江,但是湘军的力量显然不足。因此攻克安庆,拿下安徽后,曾国藩想要编练淮勇,来补充湘军力量。
而太平军在“保卫安庆”的战役中失利之后,李秀成采取了西线防御、东线进攻的战略,将东线的清军击溃,从而对上海造成了威胁。
上海情势复杂,各种势力都在这里聚集。面对太平军的凌厉攻势,上海官绅惶惶不可终日。他们想尽各种办法想要维护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借助英法军队来为自己“剿匪”。于是他们派出代表——钱鼎铭等一行人,请求曾国藩派兵救援上海。钱鼎铭一见曾国藩就痛哭流涕,这让曾国藩相当头痛。同时钱鼎铭还提出上海的豪绅愿意每月筹集军饷60万两给湘军,这个诱人条件打动了曾国藩,湘军当时什么都不缺,正缺军饷。
在选派将领进入上海的问题上,曾国藩费劲心思。他首先想让自己的弟弟曾国荃去上海,可是曾国荃一心想要攻克长毛的大本营天京,对上海根本不感兴趣。接着曾国藩又邀请湘军老将陈士杰,可是陈士杰也以老母年高需要照顾为由拒绝了曾国藩。
曾纪泽这时主动请命,曾国藩心里很高兴。他也觉得儿子该独当一面了。于是曾国藩让曾纪泽以自己的名义去招人,为了保障曾纪泽的安全,他还将湘军里面的淮勇张遇春的春字营、程学启统领的开字营以及自己统领的亲兵营都交给曾纪泽负责。
曾纪泽提出李鸿章是安徽人,让李鸿章给他当幕僚,方便招兵买马。
曾国藩也觉得必须派一个能干的人帮曾纪泽对付朝廷,李鸿章最合适不过了。
于是,半个月后,曾纪泽带着李鸿章,还有其他人到了安徽合肥去招兵买马。(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