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八章 此处问题-《明贼》


    第(2/3)页

    李信一连唤了几次,华莱士才回过神。

    “卑职在,请侯爵阁下训示,”

    “西方有种子母速射炮,在东方被称为佛郎机炮,华莱士总兵可听说过,”

    “的确有这种速射炮,”

    “我们的船上何以一门这种速射炮都沒有装备,”

    只有在谈到与大海有关的事物,华莱士的眼睛里才重又闪烁着兴奋而又自信的光辉。

    “这种速射炮虽然装填发射速度很快,但是却有很多不能容忍的缺点,由于子母炮的密闭性很差,导致了射程缩短,威力变小,而最难以容忍的是,炮弹发射曲线过大,很难击中敌舰的侧舷,无法有效的破坏敌舰与杀伤水手。所以现在各国海军宁愿选择前装大口径加农炮,也不用这种空有速射名头的火炮,”

    李信似懂非懂,对华莱士的话他无法判断真伪,而据李信所知道的,后镗装弹是火炮发展的趋势,那么这种后镗装弹的速射炮理应有跨时代的意义才是,怎么会遭到各国海军的舍弃呢,难道是保守的力量太强大,干预了这种火炮的发展,还是另有什么其他原因。

    先搁置佛郎机炮不说,他又指着甲板上的八磅炮,“我们战舰上的火炮口径太小,八磅炮连三卫军步兵的十二磅炮射程都不如。”

    李信指出的问題很尖锐,这也是一直让华莱士耿耿于怀的问題,正是因为舰队火炮口径整体过小,导致了射程偏短,战败之前才在与三卫军炮兵营交锋中屡屡吃亏,以至于很长时间内不敢靠近长江南岸。直到后來才得知,明军长江沿岸的火炮布防极为松懈,只是他第一脚就踢到了石头上而已。

    华莱士无奈的耸耸肩:“并非我们的战舰上不能添置大口径火炮,是荷兰人太小气,觉得这种八磅炮已经足够应付当地土著,花大价钱购置大口径火炮是不值得的。”

    华莱士的回答让李信眼中燃烧器了熊熊的希望之火。

    “这么说,我们可以自己铸造大口径的火炮添置到舰船上,來替换这些小口径的火炮,”

    谁知华莱士却频频摇头:“不不不,东方人仿造的大炮稳定性很差,极易炸镗。而且海军使用的长身管加农炮比步兵的野战炮铸造南渡更大”

    总之,华莱士列举了很多例子,來支持他不想使用明朝本土造炮的想法。李信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华莱士的偏见。说起火炮,身边的海森堡绝对有发言权,他将目光又投向这位日耳曼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