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诸葛连弩(1)-《惊雷入汉》
第(3/3)页
魏,蜀,吴三国的皇帝同样面临着权臣当道的困境。然而最终的结局却是大不相同,像是魏主曹髦便遭此不测。这不能不说是为人君主的悲哀。自己已然走过了最为艰难的路程,对于其他人的遭遇也只能是叹息已报。
摆在桌案之上的是一只弩,和几十支箭。弩不是不同的弩,箭也不是普通的箭。这是诸葛连弩,也就是诸葛亮改制而成的弩箭。比起其他弩箭,诸葛连弩携带方便,而且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连续发射十支弩箭。比传统的连弩更具有机动性和杀伤力。在陈寿做三国志之时,将其称之为损益连弩。
诸葛连弩做为武器,已然超越了这个时代的弩箭。但在实用性上也有着诸多的限制。为了可以连续射击,诸葛连弩加高了箭匣,这样便于贮存多余箭支,解决了连续发射的速率问题。但也因此破坏了连弩的基本结构,导致了诸葛连弩无法做精确的瞄准射击。因为箭匣加高后的位置恰好挡住了连弩用来做瞄准的空间。
实际运用当中,连弩的射程是有限的。因此只能作为局部打击的有效武器,而无法投入大规模作战之中。没有瞄准的功能,持弩的军卒只能依靠日常训练中的直觉来射进敌人。虽然弩箭连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无法精确打击的不足,但也注定了诸葛连弩无法像常规弓弩一样大规模的投入使用。
当代的巧匠魏人马钧曾经称赞过诸葛连弩的巧妙,并且说如果加以改造连续发射五十支箭也是可以做到的。刘禅很是想找到这位当代巧匠,但隔着千山万水,只能神游而已。川中多英才,没有马钧还有来敏。
来敏字敬达,是东汉名将来歙的后人。来敏姐夫黄婉和当时的益州牧刘璋有亲属关系,所以当刘璋迎黄婉妻子入川时,来敏也跟随着入川避难。来敏这个人涉猎极广,好像天底下就没有他不精通的行当。
做为迁移到川中的世家大族,来敏也有自己的缺点,就是喜欢闲扯清谈。其实清谈在当世是许多文士大夫的爱好。像曹魏的孔融便属于此类文士,来敏在川中的声明丝毫不比孔融在中原的名声差。因此清谈起来往往是许多慕名来听,时间久了难免涉及到时政。这是君主最为忌讳的一点,抨击也好嘲讽也好都不是统治者喜欢看到的。
正因如此来敏在官场之中几起几落,现在以九十七岁的高龄拜执慎将军一职。执慎之意也是统治者对于来敏的期望。
听说陛下要亲自拜访,来敏也找人打听了一二,希望对于刘禅的来意做到心中有数。当朝的无不是来敏的小辈,对这个刘璋时期便闻名川中的名士皆是恭敬有加。因此很快便将消息传递回来,来敏在房中思索中,诸葛连弩要怎样改造才好呢?
夏口附近出现了几条身影,观其体魄均是不凡。村落之中多有流传东吴国中之变,几人四下打听着,转而又聚在一起萧然离去。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