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手段多样,海外华侨-《血路救赎》
第(2/3)页
“至于赈灾的资金,我看还有很大的缺口。”黄兴diǎn了diǎn头,把目光投向陈文强。
在战事未止、局势动荡的情况下,刚刚掌握了一些地方权力的革命党人,能够关心人民疾苦,采取积极的赈灾措施,这不仅仅是值得称道的事情,更能得到广泛的社会同情和民众支持。
而且,临时政府如能在灾荒问题上对封建统治做出深刻揭露,便已经足以让人们逻辑地得出结论:象满清这样腐朽而又暴虐的反动政权,除了坚决推翻它之外,难道还能有任何别的选择吗?
虽然复兴会在未发动之前,便已经充分利用舆论和媒体的力量。他们在追求共和制度、埋葬封建君主****主义的伟大斗争中,大声疾呼地歌颂未来新制度的优越性,抨击清朝反动统治的落后与黑暗。在涉及各个方面的无情揭露中,灾荒问题是谈得较多的一个话题。复兴会所控制的媒体尽情描绘了灾荒带给人民巨大祸害的悲惨现实,反映了他们对劳动群众特别是贫苦农民的深切同情。
而且,复兴会在大多数场合,并没有停留在天灾这样的认识水平上,而是透过灾荒,进一步寻求和揭示与灾荒相关联的种种政治因素,从而得出正是腐朽统治的“**”导致了或加深了“天灾”的结论。
也就是说,中国的灾难大多是一个原因,那就是普遍的又是有系统的贪污。这种贪污是产生饥荒、水灾、疫病的主要原因。官吏贪污和疫病、粮食缺乏、洪水横流等等自然灾害间的关系,可能不是明显的,但是它很实在,确有因果关系。
然而,揭露归揭露,舆论归舆论,如今复兴会决定挑起这副担子,就要干好,既要让民众看到革命党人不是光说不做的假把式,更要由此聚积更多的人望,在道义上占据高diǎn。在陈文强看来,临时政府更可以借此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支持,打破列强设置的官方屏障。
参加此次“长江流域赈灾工作会议”的不仅有代表临时政府的陈文强、黄兴等人,江西、湖北、安徽、江苏、四川等省也将派出代表前来武昌。不来白不来,来了就有赈灾款拿,大概很多人是这样的想法。然而,事情会是如此简单吗?
明天便要正式召开各省赈灾工作会议了,怎么也要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经济便捷的赈灾计划来。
关键还是要把监察制度健全了。这比搅尽脑汁来回想该人在原来历史中的所作所为,小心翼翼地防范每个人更为重要。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这种氛围一旦形成,谁都得小心翼翼。自己可不能因为人家未来可能要犯的罪行,而进行惩罚。
陈文强整理了下思路。开口说道:“此次赈灾,是我们革命党执掌地方权力以来的头一回,关系到临时政府的形象和声誉,希望大家能充分重视,把它当成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完成。黄先生刚才已经谈了不少,都是很实际的意见,对此我完全赞同。现在,我谈谈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请大家进行研究讨论。”
一边说着。陈文强的眼神瞟过坐在黄兴身后的孔祥熙,方方正正的脸,认真听讲的模样,显得很有朝气,或有一些稚嫩。宋耀如对这位年轻人充满了好感,认为他是一个可以造就的人才,“似乎天生有种理财的本领”,招揽其为私人秘书。
孔祥熙低下头。在本子上刷刷diǎndiǎn地记录着。他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这位复兴会中的重量级人物。在黄兴将众人介绍给他时,唯独对自己似乎有一种很特殊的关注,目光不时移注在自己身上,还带着若有所思的表情。
“以往地方出了灾害,满清朝廷很忌讳,而现在。我们要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将灾民的惨况公之于世,不仅要发动国内媒体,还要让外国报纸也参与进来,让世界上崇尚正义和公理的民众都看看满清这个腐朽末落的政府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这不光是要打满清的脸。提高临时政府的声望,还是争取国际援助的一种手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