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米粒一味地强调组织程序,让陈儒很得意:事情有门。 许允中皱着眉头说:“干部的提拔,应该充分酝酿,突然提到常委会上讨论,合适吗?” 陈儒更加开心了:“如果大家有更好的人选,可以在会上提出来,民+主决策嘛。” 袁彩依不干了:“不,事情不是这样的,每个部门只配备一个副职,这是机构改革时定下的原则,我们不能违背这个原则。” 陈儒最怕的就是这个问题,他提防的是许允中,却没想到问题是从袁彩依口中出来。 这个时候,陈儒才恍然大悟:“袁彩依身家巨万,却蛰伏在小小的安平,原来她才是真正替陈青云看守安平信用体系的人。难怪在自己进+入安平之前,泉湖市委突然将袁彩依与政协主席安排到常委班子,陈青云呀陈青云,真是好算计。” 想明白这些,陈儒不禁出了一身冷汗,知道自己孟浪了。如果早点明白这个道理,陈儒根本不会去动安平的体制。 箭在弦上,此时容不得陈儒后退半步。 “现在改革年代,任何一个制度,都有完善的可能。”陈儒的念头飞转,要扳回这局:“现在的安平,高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干部,我们死守着十年前的规矩,不是自己束缚了自己吗?” 许允中也回过神来了,袁彩依的话,同样令他出了一身冷汗:差点上了陈儒的当。 “正是十年前的规矩,保证了安平的高速发展。”许允中恼怒地说:“证明是符合发展要求的规矩,我们为什么要改变他。” 其他的常委,除了冷凝、王少峰与王妙一,全都发言,表示安平的规矩不能动,大好的局面来之不易,我们不能一时冲动,给后人留下难题。 陈儒的双眼,死死地盯着冷凝与王少峰,需要他们两人能够站出来替自己说几句话,可冷凝与王少峰一反常态,像是得道高僧一般,眼观鼻、鼻观心,对双方的争执充耳不闻。 怎么会这样,陈儒感觉有些不妙,他想点将,又怕冷凝与王少峰迫于压力,不敢触犯众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