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1 德国公开支持日本】-《甲午崛起》


    第(2/3)页

    在统一德国之后,俾斯麦继续拉拢英、俄和奥地利,集中力量排挤和限制强邻法兰西,并鼓励法国在海外殖民地扩张,转移它在欧陆的注意力,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德国利益。

    在国外问题方面,自德国统一后,俾斯麦便不希望再有对外战争,以便让德国可以休养生息,培养国力。

    因此他并不像其它欧洲国家一般,大量掠夺殖民地。

    但他又担心法国报复,因此他采取结盟政策,孤立法国。

    首先在1873年,他与奥匈帝国,俄罗斯缔结“三帝同盟”。而在1877年,俄土战争爆发,俄国大败土耳其,并签订了《圣斯蒂法诺和约》。

    但这损害了英、法列强的利益,因此列强便请没有置身其中的俾斯麦作出调停。

    在1878年,召开了柏林会议。在会议中,他偏袒奥国,但在表面上仍表现中立。这使俄国成了大输家。结果,德、俄关系恶化,再加上俄国与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有利益冲突,俄国退出了三国同盟。就这样,1878年以后三皇同盟不再继续。这些问题在俾斯麦执政晚期一直困扰着他,甚至使他感到坐立不安。

    1879年,俾斯麦与奥国重订盟约,称为“德奥同盟”。然而俾斯麦担心俄国会转投法国,因此于1887年与俄签订“再保险条约”。

    他又准备与意大利,奥匈帝国签订“三国同盟”。

    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是将罗马尼亚也拉入三国同盟。

    三国同盟的建立,将标志着以德国为盟主的一个帝国主义军事集团最终形成了。

    在俾斯麦的领导下羽翼渐渐丰满的德国,其实是迫不及待的准备加入殖民扩张的队伍的。

    俾斯麦不希望现在卷入华国同列强的纷争,一方面是看好华国,另外一方面,认为华国的崛起能够冲击旧有的势力范畴,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新的体系,当然,这一切的基础是俾斯麦认为,华国不管怎么发展,至少在50年内,无法对德国造成任何威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