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 偷袭】-《甲午崛起》


    第(2/3)页

    在原本的历史中,明治维新的经济腾飞度是很吓人的!

    19世纪6o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但日本的明治维新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明治维新使日本迅崛起,通过学习西方,“脱亚入欧”,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走上了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利用日趋强盛的国力,逐步废除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成为亚洲唯一能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而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快提升,军事力量也快强化,因而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列强的行列。

    但明治维新具有不彻底性,在各方面保留了大量旧日本时代的封建残余,如天皇权力过大、土地兼并依然严重等封建残余现象,与日后生的一系列日本难以解决社会问题相互影响,使得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

    维新初期,由于明治政府的政策,使得武士的社会地位大幅下降;而随着俸禄渐次缩减,武士的经济上保障也被削弱。

    凡此种种皆导致士族对明治政府的不满,武力抗争因此接二连三地生。

    维新功臣西乡隆盛以鹿儿岛县为中心,于1877年6月18日年所动的西南战争,成为最后一次,也是规模最大的士族反抗战役。

    在原本的历史中,西乡隆盛战败之后,残余的士族成员转入地下活动,与板垣退助所主导的“民选议院设立运动”结合,透过“自由民权运动”的开展形成政治上的反对势力。

    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公布,成为亚洲第一部成文宪法;189o年,日本国会(帝国议会)正式开始运作。

    社会、文化方面的改变,随着留洋知识分子(伊藤博文、大隈重信、新渡户稻造等)吸收并引介西方文化与典章制度进入日本,以及众多现代化事物的引进,“文明开化”的风潮逐渐形成,对于原本传统而保守的日本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只物质需求与生活习惯上出现西化的转变,在教育系统与社会组织的广泛推行下,思想与观念上也逐渐有了现代化的倾向(例如守时、卫生等概念与西式礼仪);文艺上的影响也不小。

    另一方面,虽然明治政府锐意改革,但整体而言较为偏重促使国家强盛的结果,也遗留了许多问题:如天皇权力过大、出身藩地的有权有势者长期掌控国政,形成势力庞大的“藩阀政治”体系、土地兼并依然严重、新兴财阀垄断市场经济等现象。这些负面问题与日后生并累积的一些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相互影响,最终直接或间接促使日本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

    明治维新的积极影响: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使之摆脱了民族危机,从此走上了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第一强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