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8 东西问题】-《甲午崛起》
第(2/3)页
东京涩谷的国学院大学里,保存着数量庞大的明治时代起草的大日本帝国宪法的相关资料,共计六千种以上。留下这些资料的是大日本帝国宪法草案的作者井上毅,在司法省任职的井上毅作为法学专业的官僚,奉伊藤之命拟定宪法草案。
1887年即明治2o年,伊藤博文在神奈川县夏岛与井上毅一起完成了宪法草案,这便是当时讨论的《夏岛草案》。此后,《夏岛草案》几经修改,于1888年4月基本完成了定稿。经过多次修改,明治政府最终在1889年2月11日颁布宪法,并决定自189o年开始实施。自此,明治宪法体制最终建立。那么,明治天皇要求制定的这部宪法,其思想是由他来主导的吗?
明治天皇对于这部宪法来说,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真正对明治宪法起决定作用的是伊藤博文。宪法从准备、起草到审议、颁布和实施的各个阶段,伊藤博文自始至终起着引领和指导作用,是不折不扣的“《明治宪法》之父”。
《明治宪法》是亚洲第一部正式颁布且挥功能的近代意义上的宪法。它有三大突出特点:一是明确规定天皇至高无上的地位,将政治、军事、法律、外交大权集于一身;二是规定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三是规定了国民有在法律允许之范围内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二战日本战败投降后,实施《日本国宪法》,此时《明治宪法》才最终被废除。明治维新,短期内使得日本迅展,但并没有给日本带来长久的惠益。
由于《明治宪法》自身的缺陷,它规定了天皇对军队的统率权由军部辅佐行使,不受内阁干涉,这就使得日本军部和军国主义势力不受约束,为日后亚洲各国包括日本自己带来了深重灾难。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的历史,不是在准备战争就是在进行战争。189o年11月29日施行《明治宪法》,4年后,日本就动了侵略中国和朝鲜的甲午战争;再过1o年,爆日俄战争;1931年9月18日,日本以武力侵占我国东北;1937年7月7日,全面侵华;1941年12月7日袭击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引太平洋战争,直到1945年完全战败。
日本到处寻求扩张,动战争,一岛之国却不切实际地梦想掌控亚洲、称霸全球,成为引世界大战的祸源国之一。然而,最后却招致惨败,成了全世界唯一被原子弹轰炸过的国家,几乎亡种亡国。
对于刚开始从封建社会迈向资本主义的日本来说,明治宪法的颁布无疑极大地加和刺激了日本的展,效果显着,很快成为亚洲最强国家,和亚洲第一个砸碎西方控制锁链的国家。并迅实现赶英美,如此迅显然不符合事物展的客观规律。
日本明治维新所谓的成功,是一时的表面上的成功。
如果从更长的历史阶段上观察,日本明治维新不仅不成功,而且极其失败。
从明治维新后百年内日本的表现和命运来看,明治维新有拔苗助长导致后期育不良的嫌疑。如同吃了兴奋剂,药性终归会过去,产生的后遗症是无法救治的。
从国民幸福的角度来看,即使日本处于所谓的成功时期,也并没有给日本国民带来真正的福祉。常年的备战和征战,除了给日本国民带来极度虚幻的精神亢奋之外,更多的其实只是悲伤痛苦和异常艰辛的日常生活。
日本明治维新给我们的启示:为加展,*****不顾及自己民族历史文化,即便常规展起来,以后要付出的代价也将极其惨重,很可能是条不归路。
温和式、有次第,尊重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改革才会有长远的和可持续的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