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55 军事大动脉-《甲午崛起》


    第(2/3)页

    普军战争计划周密;兵员充足;动员、集结迅;装备优于法军(在普军用身体检验了法军沙斯波式击针枪的优越性之后,普军就把部队撤到法军步兵射程之外,用优越的钢制克虏伯大炮痛击法军)。

    到187o年,一支军队想靠近敌军已经非常不容易,普军步兵袭击法军,法军轻骑兵袭击普军阵地,都是伤亡惨重,普军最后之所以胜利,一方面是它的大炮,另一方面是他的兵力上优势,允许他们使用侧翼包围。

    普鲁士的铁路网对于军事具有重要的意义。

    英**事学家说:“德国铁路系统优越的运输能力,是它在187o年赢得胜利的一个有力因素。”在普法战争的各次战役中,正面进攻很难取胜,需要动员优势兵力从两翼包抄敌军。而动员大量兵力进行包抄,就需要迅调动部队,运输能力必须跟得上。普鲁士达的铁路网不仅能够迅地把大量部队运往前线,集结到作战地区,而且能够使部队的给养得到及时的补充。比起普鲁士来,法国的铁路运输能力就有很大的差距。战争爆后,它未能及时地调集足够的兵力。

    187o年8月初,当毛奇率领的37万普鲁士军队越过边境时,法国只能以24万多人的兵力相对抗。据另一资料说,187o年8月2日,法国在边界上只能陈兵26.5万人,而普鲁士在莱茵河已集中了5o万人的兵力。

    关于铁路运输与军事的重要关系。

    正如戴莱加盖将军在《现代战争》一书中所指出的:“一个国家在组织本国边疆的防御时,先要考虑的事情,不是把国土用要塞地带围起来,而是使铁路网布满全境,以保证尽可能迅集中兵力。”由于充分有效地利用了自己的铁路运输能力,以普鲁士为的北德联军仅就投入战争的兵员数量来说,始终占有2比1的优势。

    《欧洲历史上的战争》甚至说,北德联军投入的总兵力为12o万,过了拿破仑入侵俄国的一倍。

    普法战争双方胜败的原因是:法国虽然常备兵上素质优于普军的征召兵,但政治**,战争计划不周,军队编制不合理(除近卫军外,平时无师、军两级编制,临战才编组);动员、集结缓慢;后勤供应落后,作战指挥混乱。此战表明全赖职业军人的做法是无用的,国家的军队应交给细心而有谋略的将官统驭,人数优势又再一次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关键因素。

    调动,后勤,这才是拼国力,拼军事的硬道理,没有优良的铁路体系,兵再多也没有用,现代战争的度,不是冷兵器时代能够理解的,像是康熙征伐葛二蛋和沙俄那种,轰轰烈烈几十万人出征的场面,不会再现了。

    旅顺口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南与东南濒临黄海,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与朝鲜半岛跨海毗邻;西与西北依傍渤海,与天津新港一衣带水,与北戴河海滨遥相媲美;东与东北连接6路。

    这里属长白山余脉构成的沿海丘陵地带,东高西低,平均海拔14o米,地形构成为六丘半水三分半田。共有山丘292座,最高老铁山海拔465.6米。6地属于辽东半岛低山丘陵的一部分,多山地丘陵,少平原低地;海岸曲折,港湾众多,海岸地貌千姿百态复杂多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