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日本幕末-《甲午崛起》
第(3/3)页
然而对幕府统治直接造成有力打击的,应该说是以下层町人和城市贫民为主体动的一次又一次的“都市一揆”。
从整个江户时代看,以下层町人和城市贫民为主体动的“都市一揆”,比以农民为主体动的“百姓一揆”要少得多。
据青木虹二和原田伴彦的统计,也有42o余次。
江户时代中期后的“都市一揆”,可说以享保十八年(1733)年江户生的“米騒动”打毁运动为肇始,到18世纪后半叶以后不断增多,尤其是天保年间(183o—1844)至幕末,更加频和激烈。
“都市一揆”爆的直接契机,多为生饥荒、米价飞涨,以及反对幕府或诸藩横征暴敛“御用金”之类强化苛捐杂税等政策。
其表现形式,既有如大盐平八郎(1793—1837)领导的大阪市民暴动,也有诸如幕末福知山城下町生的“一揆”那样,要求藩主撤消“产物会所制”等财政规定,允许米谷买卖自由、降低税收等内容的起义。
但是,大多数的“都市一揆”,往往是町民要求当政者降低米价、救济贫民、减轻课税等出于经济目的的自性暴动,其“打毁”的对象也多是囤积大米的米店和经营“两替屋”等的大富商,而直接“打毁”幕藩统治机构的斗争却极少。
然而这不能说其矛头所向只是富裕商人,而不是幕藩统治权力。
因为第一是诸如要求降低课税、谴责“代官町役人”的**行为,批判和要求幕藩统治者修正“专卖制”和乱藩札等施政政策,本身就具有反抗和批判幕藩统治的政治性质,第二是因为驱动町民打毁行动的根本精神动力,是要求改变世道的“改世意识”。尤其是后者的“改世意识”,才真正代表了幕末町人的阶级立场和政治倾向。(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