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郝摇旗之死-《明末求生记》


    第(2/3)页

    郝摇旗此刻心中就有一些动摇。

    毕竟郝摇旗对夏军的归属感,还没有到生死不计的地步。不过看下面都如此,他心中微微一叹,转过头那个使者说道:“你回去告诉他,只需拿刀剑来说话便是了。”

    郝摇旗之所以动摇。

    原因之一,大势难敌。

    郝摇旗作为一个将领大局观还是有一点的。他看得非常清楚,就算是这一战明军大获全胜又怎么样,更改不了明夏之间的战略对比。这一战最多是回光返照而已。

    郝摇旗又何必为了贪生怕死,投奔一个必败的政权。

    原因之二,是他掌握不了下面人的思想。

    作为一个将领,他太清楚,带兵来投,与孤身来投的区别了。如果带兵来投。郝摇旗还能掌握一部分自主权,如果孤身来投,不过是一清客而已。

    这决计不是他想要的。

    既然如此死着死矣。何必临死之际做个三姓家奴。跟着高一功从闯营投奔明军,在从明军投奔曹营,已经是有一        ,有二了,他不想再有再三再四了。

    “是。是。”这个使者连滚带爬的离开了。

    郝摇旗拒绝使者不久,大队步卒就过来了,随行的又不少弓箭手,乃至火炮什么的。步兵在西侧列阵,严阵以待,眼看要发起进攻。河岸边这弹卵之地上,回旋的余地不大。

    郝摇旗长叹一声,回头又看见身后的漓江水。

    似乎因为地势的起伏,漓江在这里,也变得湍急起来,中间还有不少大大小小石头,水色依旧清澈,但看起不决计不像渡口那边好过了。而且河道之上,还有几十艘船上下游曳,每船上面的人手不少,大抵有千余左右,各备弓箭长矛短矛。郝摇旗传令说道:“谁觉得能游过漓江去,就下水吧。不算逃兵。如果有人能游过去,见了大将军。就告诉大将军,我郝摇旗终不负,他当日宽待之恩。”

    “将军,我们愿意与将军同生共死。”有人大声说道。

    郝摇旗说道:“说什么?死在这里有什么用?你们如果真将我放在心思,就努力活过漓江。将这里消息告诉大将军,让大将军为我报仇。”

    “是。”大概有两三百人觉得自己的游泳技术不错,放弃马匹,跳入漓江之中。

    其实郝摇旗也知道,从水下游过漓江,在江面之上有人封锁的情况之下,几乎是九死一生的下场。

    他不去看入水的士卒。自己翻身上马,拍拍了马脖子,在马耳边说道:“老伙计,这一次我们都要栽在这里了。”随即昂起头来,大声说道:“大丈夫当死于马上,兄弟们跟我再冲一阵如何?”

    “愿随将军赴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