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与妻书-《明末求生记》
第(2/3)页
兵不再多,而在静,这些不仅仅是夏军的骨干,可以说是骨髓,即便城中十几万人马,能抽出来的也不过一万上下,这些人拼光了,这夏军也就不战而溃了。
“啪。”的一声,张轩将手中的酒碗重重的砸在地面之上,崩的到处都是。
从这一刻,张轩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喜欢饮酒了。
大概是因为活的太清楚了。
“啪。”----
摔碗的声音连到一起。
所有人都将酒一饮而尽,将酒碗砸在地面之上。
张轩看着秦猛等四人,说道:“保重。”
四人躬身行礼,说道:“请国公放心,此战,必取孔贼人头。”
张轩目送他们离开之后,沉默一会儿,看着天色,天上繁星点点,正在彼此争辉,就好像无数目光俯视这小小的襄阳城,距离天亮还有大半夜。张轩安排他们半夜绕道到岘山其他方向。
等白日猛攻的时候,再一起杀出来,前后夹击一举拿下岘山。
行军需要时间,决战在明日上午。
张轩忙了好几日,如今该做的都做了,只剩下听结果了。一时间手头居然没有事了。
“国公,休息一会儿吧,明日还有大战。”郑廉劝在张轩说道。
张轩没有一点睡意,说道:“给我拿纸笔来。”
郑廉过了一会儿,给张轩铺好纸,研好墨。张轩捏起毛笔,饱饮墨汁之后,一手拂袖,一手在宣纸之上,写下一行字。
“玉娇吾妻。”
仅仅是写了这四个字,张轩就顿住了,任有一滴墨水滴在宣纸之上。
一时间,他回想襄阳战事。
有一点不得不承认,清军在辽东三代积累,再加上大明数百年在九边的军事遗产,让清军在军事之上,优势非常明显。
大明军事,独重九边。
这种重视,远不是其他地方可比,甚至就是义军从军事传承之上来看,也是边军的一部分,早起的义军,根本不成气候,也是边军开始叛乱之后,才渐渐成了气候。
打仗从来不是人多就可以的。
九边精兵良将,在明朝手中发挥不出来威力,但是在清军手中却是另一个模样。
张轩看得太清楚了。夏军的底蕴实在浅薄,同样是暴兵百万,但是在军事素质之上,还是差了北方军队一筹。此刻张轩反省李自成当年在襄阳决策,也不能说他选择不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