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我的世界猜想-《三国演业》
第(2/3)页
第一点,作者为杨锡。杨锡要写本书,几乎每家每户必买。
第二点,这书太有意思了,脑洞开得太大。虽然荒谬,但是有趣,可以作为业余读物,并且逻辑严谨,看上去似乎很有道理。虽然这种道理近乎不可能,但这也只是杨锡的猜想不是!
共四十万册行出去之后,这事还没有完。
因益州、交州、曹操掌控区还有一千多万人口,此时也有极小部分开始开化,这书传入之后,也引起一股不小的购买收藏潮流。
于是年底,此书再次刊印五十万册。
此书的大卖,一时间引起许多知识分子纷纷效仿,课外读物的春天来了。
辰河区的许多知识分子,没想到还能出这种脑洞读物来进行赚钱。
有人算了一下,杨锡这本书,九十万册下去,每册售价三百多钱,三册为一两银子,便是三十万两银子的毛收入。
除去成本,净赚十万两银子最少有吧。
这个市场就大了,关键现在辰河区之人,不缺钱啊。
于是各种脑洞文,小说,开始涌现。
西陵县,如今新江夏郡的郡治,有一人名为杜祖安,便是当初西陵被刘备占领时,写文抨击刘备者。
此人竟然开时代先河,写了一部特别的长篇小说,据说得到了杨锡的亲自指导。
杜祖安的小说名为《荆轲行侠传》,十余万字,杨锡在报纸上极力推荐,言此书开创武侠小说之先河。
从此,这类小说,便被称为武侠小说,杜祖安作为开山鼻祖,得到《辰河十日报》聘用,在报纸上连载其第二部武侠小说《侠客传奇》。
《荆轲行侠传》一年销量达二十万册,而《侠客传奇》则让《辰河十日报》行量再创新高。
西陵杜祖安,成为小说界泰斗人物,这是十年后之事,近一两年,出来与其竞争的,也不在少数。
一时间,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百无一用、百那个啥-------。
再说建安十四年年底,杨锡的这本书出来之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部分都作为一个有趣的读物来看待。
但有几个人却不是这么认为。
作为这个时代的顶尖人物,他们从头到尾,从里到外的分析过杨锡此人。
他们得出的一致结论便是,杨锡此人绝对不会无的放矢。
他不会有这么多时间浪费在玩脑洞此等事情之上。
--
贾诩从来不认为杨锡简单,也从来不放过杨锡的任何蛛丝马迹。
此刻,得到杨锡新出书籍的贾诩,将其内容仔细研读了至少十五遍,基本上都背下来了。
贾诩找出了《地理》这本书,然后灵光一动,开始裁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