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4章 收为螟蛉子-《奋斗在盛唐》


    第(3/3)页

    “那你以后叫崔禄山吧。”

    “是,孩儿以后叫崔禄山了。”

    然后,崔耕又问了一下,安禄山等人的现状。

    原来,安禄山现在大概是周岁六岁,虚岁八岁,只是长得又矮又胖,才看起来实际年龄略小。

    安禄山的便宜父亲安延偃,乃是一个突厥小部落的贵人,这四个小孩之前的日子过得也还算不错。

    只是这次,同俄特勤和阙特勤出征突骑施,将部落的青壮抽调一空,让一些马匪找着了机会,将整个部落给屠了。

    四个孩子侥幸逃脱,生活无着,偶然间来到了拂云祠,遇到了崔耕。

    从那天开始,崔耕等人在拂云祠安顿下来,等待朔方军。

    事实,在临出京之前,皇帝李显下旨,宰相宗楚客副署,门下给事李邕签字,崔耕已经是正儿八经的朔方军大总管了。

    所谓朔方军,全称为朔方道镇军。

    朔方道下辖灵州、盐州、丰州、胜州、夏州等十八州,乃是大唐对抗突厥的最前线。

    此地人口稀少,单靠本地的军力,当然无法应付应对突厥的进攻,所以,需要其他州府派出府兵支持。对于其他府的府兵来说,这种行为,叫做“番”。

    番的府兵和朔方道本身的府兵,合称朔方军。

    当然了,其他州府的府兵,不可能永远留在朔方道,一般来说,两年一换。

    这次崔耕为了顺利筑成三座受降城,打起了番的主意。

    原本的朔方军大概是十四万人,每年有五万人需要调换。现在新兵已至,老兵还没撤走,朔方军达到了十九万人之众。

    崔耕下了命令,原本应该撤回原驻地的府兵留下,十九万大军全部参与筑城,争取在两个月内,将三座受降城修筑完毕。

    这两个月的时间,大概也是突厥大军得到消息,再迅速赶回所需要的时间。

    然而,本应在三日后到达拂云堆的朔方军第一支队伍,直到第五日才姗姗来迟。

    而且,本应到的一万人,现在只到了八千多一点。

    ……

    ……

    拂云祠,一间偏殿内。

    崔耕面沉似水,猛地一拍几案,寒声道:“何弈,失期而至,士卒逃亡,你可知军法无情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