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滨海博物馆-《渔夫的幸福生活》


    第(2/3)页

    什么茶饼之类的早就泡烂了,没有什么价值可言,而船内最大的收获应该是瓷器了,按照统计的数字来看,有保持完整品相的古董瓷器大概35o件左右,残存的大概5oo件,还有一堆瓷片。

    可能那堆瓷片拼凑起来也有个几千件瓷器吧,这些货物如果安全送到古代附属国交换的黄金白银不知有多少啊,要知道这是官方授意的国与国之间的交易啊,因此才会有这么多的官窑出现,这也是为什么相关部门会知道这里有一艘明朝沉船的缘故,因为这是载入历史的沉船事件。

    打捞进展比较顺利,回到了港口,于游让蒙甜联系了相关部门派人来验收这些瓷器,而相关的鉴定价值方面也是在甲板上当面验明的,为了表达游龙公司的诚意,古代沉船的船体,于游先让他们运出去,相关的人员费用则是公家出的了。

    为了运输的方便,船体被拆卸了下来,如何保存就是专家们的工作了,于游只是负责打捞。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参与鉴定打捞明朝沉船货物价值的是滨海博物馆负责,这次来了十多名的研究员,年龄岁数都在3o-7o之间,先是鉴定完整的瓷器,给出一个大概的市场价位,其次则是残存的瓷器,这也是有一定的价值,按照残缺的程度给出一个价值区间。

    于游看到这个鉴定团队中为的一个人比较熟悉,穿着一身的中山装,威严十足地坐在临时搭建的鉴定团队所内,听着研究员汇报情况,再拿起一个瓷器,仔细欣赏着。

    “顾老,怎么是你啊?难道你是滨海博物馆的研究员?”于游上前和为的顾学铭打招呼,一名年轻点的研究员拿着一个瓷器说道:“馆长,我想应该做一个碳14的断代检测,这样的话,比较有说服力。”

    “小于,等下我们再说。”顾学铭现在表现的气势和之前完全不同,一本正经地对那名年轻的研究员说道:“碳14的检测只是唐宋古瓷器具有一定的作用,明代距离现代时间相对前面两个朝代不长,误差较大,所以这类检测就不用做了,单单肉眼就能判断啊,我直接提交一份鉴定书就行了。”

    这些瓷器顾学铭逐一看了看,的确是明代瓷器无疑,而且还有沉船的船体鉴证,刚从海底打捞出来的,怎么可能会是赝品啊。

    解决了年轻研究员因为经验不足,闹出的笑话之后,其余瓷器的估价方面还要等研究员完成了一系列的鉴定之后,过一段时间才会得出一个估价表。

    顾学铭这才得空和于游交谈,说道:“小于,没想到我们以这种方式见面啊。”

    “我也觉得很好奇啊,顾老,您是滨海博物馆的馆长?”

    要知道滨海博物馆的藏品数量是可以媲美世界级的博物馆啊,在国内是数一数二的大博物馆,没想到这位看上去有些不守规矩,随性而为的老人家会有这么特殊的身份,滨海博物馆馆长是多少有钱人巴结的对象啊!

    “哈哈,我只是一个区区的小馆长而已,但是你却是大老板啊!这次收获颇丰啊,打捞了这么大一艘明朝沉船,小于,你可是为我们滨海博物馆提供了众多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文物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