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3章 布局巴西-《工业民科》
第(2/3)页
林强生问道:“我给他们多少股份呢?”
石金道:“林先生,像大众汽车公司就与里约的蒙泰罗·阿拉尼亚家族合作,以合资的形式参与巴西汽车工业,大众占80%的股份。让本地家族参与进来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这样与巴西政府打交道就由本地家族打理,能让我们少很多麻烦。”
林强生想了想,点头说道:“如果真是这样那就照你说的做吧,我们肯定不比一些国际著名的汽车企业,找一些本土势力帮忙,我的意思是股份我们至多给他们15%,不能再多了!”
石金点了点头:“我觉得这个比例也比较合适,不过本土势力一般都是很贪婪的,我怕到时15%的股份打发不了他们!”他的脸上露出担忧之色,他在这里住了20多年,当然知道巴西人都是什么德性,典型的欺软怕硬。
林强生不置可否的摇了摇头,翻着手上的资料,这些都是石金手写整理的。
50年代大众、奔驰和瑞典的萨博-斯堪尼亚(当时还是一家公司)都在巴西设立了子公司,还有日本丰田在80年代也在巴西直接投资。
巴西的汽车政策限制还是蛮多的,逼迫着这些企业直接设厂,而且生产的汽车类型还必须要得到政府批准。
根据不同的车型,起步国产化水平要达到35%~50%,3年内必须达到90%~95%的国产率,而且发动机必须实现大批量本国生产,还得尽量利用巴西工业提供零部件。总之,限制措施多多,让林强生看着很眼熟。
与中国不同的是,巴西没怎么请这些汽车厂商就来了,而中国是请人家到国内投资,待遇完全不同。也是,毕竟巴西已经处于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了。
此外,还有一些优惠措施,巴西政府会根据投入的资本多寡,为进口设备提供优惠汇率。
对于必须进口的辅助材料和设备,免交海关税和内部税。外资企业可以在不交外汇保证金的情况下,进口运转良好的旧设备。
和中国不一样的是,巴西为了鼓励汽车行业发展,不限制外资企业的投资比例。
种种遏制进口汽车,鼓励本国生产的政策下,国际汽车厂商想要在巴西汽车市场上分一杯羹,就只能在本地建厂,别无他法。
从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十几年时间巴西汽车工业就初具规模,生产的车辆不但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还可以大量出口,巴西人的政策起了很大作用。
中国七八十年代进口的沃尔沃、斯堪尼亚车型就有一部分是来自巴西生产的,且国内引进的桑塔纳,本身就是大众巴西公司的产品,不少零部件都是从巴西出口到中国的。
林强生看着这些资料,笑着说道:“巴西的汽车政策确实看起来很美,但是能不能真正的让本国汽车业崛起就两说了,外国品牌已经占领了这个国家的汽车市场!”
石金点了点头说道:“林先生如果要在巴西生产汽车的话,必须起步就要达到35~50%的零部件本土化生产,否则巴西政府就会限制我们投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