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二章 千店计划-《工业民科》


    第(3/3)页

    这款面包车的售价定位在3万6千元,这个价格已经低于热销的昌河和大发,后两者都达到了5万元以上的价格,3万多元的价格吸引了不少邻近省份的购车者前来。

    林强生对微型车市场开始关注,在80年代90年代初仅仅n一地的“面的”就达到了十万辆以上,仔细一算这可是50亿元人民币的大市场啊,全国面包车数量更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现在他已经有些后悔先前没有重视这块市场了。

    现在国内的微型车市场已经异常火爆,各家微型车工厂都努力提高产量。奇瑞生产的微型车300比市场上几个主要的车型都大一点,价格便宜一点,在发动机技术也有优势,现在就是如何吸引省外的购车者,快速的建立分销渠道,打响名气。

    80年代,中国的汽车消费者实在太好了,汽车厂商完全不用费心思建立维修网络,只要努力的扩大产量就行了。

    林强生当然不会只注重销售,他很注意与销售商的合作。这里还有个细节,市场上的其他微型车品牌都是国营企业,这样在销售网点的建立上他们就很受限制。

    销售商与公家合作是很麻烦的,也不愿意和公家主动打交道,而东星集团就方便多了,只要销售商有实力够诚信,不但能获得东星的合作机会,而且还有技术培训,比国有企业灵活得多。

    在奇瑞汽车公司的微型车下线之后,林强生为了打响名气,大张旗鼓的推出了一个售后方案千店计划。

    他将在全国各地挑选出一千名修车能手和汽车爱好者,组织这些人培训,投资他们建立汽车销售修理网点,让他们与厂家共同成长。

    千店计划主要在于培养忠诚度,最终把这些人培养成二级经销商,有利于汽车公司摆脱和大经销商之间相互制肘的关系。

    在前世汽车厂家根本不必要这么做,因为那时候的中国已经交通发达通讯便利了,老百姓获得信息的渠道众多,这样一来汽车公司对大型经销商的限制手段就可以很多。

    但80年代不是这样,这些大经销商依靠着不发达的交通和不畅通的交流,我行我素任意欺瞒消费者的事情屡有发生,作为厂家是非常头痛的。

    千店计划就一个有利的制约这些大经销商的招数,自己培养起来的经销商也更忠诚,粘度更高!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