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一章 新汽车品牌“标记”的诞生-《工业民科》


    第(3/3)页

    成飞也将调遣自己本身的研究力量,选派精兵强将来管理新成立的汽车公司及制造厂,在企业中巩固自己的位置并进而成为合资企业真正的管理者,这在谈判中杨宝树等人反复强调控股权而有所体现。

    他们计划取消成飞内部一大批没前途的三产单位,关闭一些大集体小集体企业,把劳动力集中到汽车项目上来,并努力让他们生产的轿车进入汽车市场并以高附加值、高品质的产品满足顾客要求,赚取成飞的发展资金,解决一直困扰企业发展的资金缺乏问题!

    同时,东星的谈判代表通过对成飞的调查分析,对这家企业的生产能力及规模有了个很详细的了解,给他们制定出了一份详细的适合的发展计划。

    如果第一年能够生产的话,那也到了下半年,每月的组装产能限制在50~500辆轿车以内,比较合适,这第一年主要是让工人锻炼岗位技术,慢慢提高产量。

    第二年开始每月提高500~1000辆轿车的产能,争取在五年的时间内成飞的整车年产量达到5万辆,销售额突破100亿元人民币,争取在十年的时间内整车年产量达到15万辆,销售额突破300亿元人民币!

    这个目标还是有把握实现的,很实际,也比较适应汽车市场的增长预期。

    同时,全散件配套也是可以跟上的,而且林强生计划要在五年后,在本地解决大部分的散件的生产制造能力,最终实现非核心零部件产品本地化生产的目标!

    双方商定,各自以一个完整的子公司的形式投入合资公司,这样对集团的影响小,企业更灵活自主。

    成飞的主要资产形式大多为已建的工程项目和土地,对于工程的在建及改造,东星谈判组也大度的都算在了成飞的资产之内,这方面杨宝树等人是非常满意的。

    但这也并没有影响双方的占股比例,仍然是按照国内大多数汽车合资企业的规矩,各占50%的股份。

    成飞原来也不生产汽车,所以也就没有了保留原有品牌的问题,但是新公司对外宣称也不能沿用‘成飞’这块牌子,林强生把车型独立了出来,创立了一个新兴的汽车品牌,标记!(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