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 80年代的记忆-《工业民科》


    第(2/3)页

    坊间流传,省里要成立什么中心商务区,盖办公大楼,还要给老百姓在别处盖安居房,一些消息灵通人士说的有鼻子有眼的。老百姓都议论纷纷。

    不多久,市建筑研究所派来了人,他们扛着标尺出现在了街道上,在人们的视线中,这些不知测量什么的人成了十分神秘的存在。往往他们的出现就能吸引不少人在远处跟随围观。

    这更加验证了人们猜测,老百姓平静的生活似乎一下子被改变,街头巷尾都能听到熟悉的人们凑在一起的议论声,有那好事者更是向扛着标尺的工程师询问,偶尔换来一声半语模棱两可似的回答,就能让他们高兴半天,然后再由他们之口向四面八方扩散!

    从这些只言片语的流传出的消息,市民们渐渐知道了,市里还真的要这一片大规模的动土施工,就是不知道将来他们这些老百姓要被搬迁到哪里。

    滨城电表仪器厂正好在这一地区,全厂共有上万职工,包括家属上十万人,他们都生活在这一片被市里规划为中心商务区的地方,工人们对这样的消息尤其关注,甚至就连厂里的领导干部也私下里讨论或者向上级打听情况,有人甚至想向上级反映情况,要市里取消这个决定,这几年他们厂发展得很好,市里让他们搬迁到别处去肯定会打乱厂子的发展进程和打击人心,企业里的许许多多职工都想不通。

    作为省市重点企业,滨城电表仪器厂参加了不少国防工程,他们生产的电表仪器驰名东北三省乃至全国,尤其他们厂生产的照相机更是市场欢迎产品,产销量不断增加,85年企业已经制定了扩产目标,今年的照相机生产量要达到上万架。

    突然到来的搬迁消息,让厂里上下十分震惊,愕然,就连企业的领导干部也都不理解上级的决定!

    滨城的照相机生产始于1959年,由滨城光学仪器厂职工陈启润、仲兆伦、毛瑞恒3人,参照民主德国(东德)潘太斯135型照相机,手工加工制造了1台哈1型120照相机,并作为发起人,向滨城第二工业局提出申请生产照相机。

    第二工业局决定把筹建中的地方国营滨城光学器械厂和光学仪器厂合并,于1959年7月29日正式命名为地方国营滨城照相机厂,而滨城电表仪表厂的照相机厂建于1971年,1972年研制出d型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这些年滨城照相机产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1975年12月份,电表仪器厂的照相机大楼竣工正式投产,这座大楼分三层,白色的高大建筑主体,占地面积1296平方米,建筑面积3888平方米,生产面积达到1652平方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