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向国内航空工业拿技术-《工业民科》


    第(2/3)页

    东星集团的精密仪器研究所正在向一微米以内的加工尺寸努力迈进,现在这个部门已经拆分。分为了美国洛杉矶公司和国内公司,两者没有关系完全独立运作,立项和研发人员都是不同的。这也是为了维持东星集团在精密仪器领域的研发速度,国外竞争非常激烈,精密仪器关乎到林强生多项产业宁可拆分成两家完全没有关系的公司他也不允许有丝毫的耽误!

    如果强算关系的话,国内是国外的代理机构也是零部件的供应者。林强生相信涡扇6改水平的压气机东星是可以制造出来的,在压缩机领域东星开始得很早,但设计和技术思路却是不能制造出来的,这就是601、606等航空工业研究所的重要性,没有他们的帮忙真在一张白纸上起步太不现实了!

    当然。东航工业公司也不是让这些单位白白付出,他们毕竟是航空工业老前辈,等以后明白了该怨恨上东航工业了,那还怎么继续交流下去!

    国家能随便抽调这些企业的人员技术,但林强生做这种事情还没这么厚的脸皮和资格。杨万立也向这些研究所单位和飞机制造厂递交了设备采购清单,粉末冶金真空炉、涡轮盘挤压成型设备、钛合金铝合金铸造设备等等都是比较重要的研究设备和制造设备,价格都不低也够这些单位大赚一笔了。

    林强生和杨万立已经研究了东航工业的发展路线图,那就是他们打算先学着别人的作品,从材料工艺要求低、结构简单的型号不管是飞机还是发动机模仿做起;且努力为别家航空企业做加工争取承揽部件制造,逐步完善自己的航空制造能力。发展成为能够生产制造多系统接受国外委托任务的一家跨国航空制造企业!

    目前他们希望能够承接哈飞直九部件加工任务,还有运12运输机部件的加工委托,等技术累积到一定高度了东航还会向国外航空制造企业争取订单。

    东航工业要先吸收国内这些优秀的航空企业已有的基础和养分,这样的发展方式无疑给东航工业添加了一个良好的起点。而且也只有在中国才能做到这一点。对这些交流单位林强生是怀着感恩的心情的!

    杨万立带领着东航访问交流团接连在601飞行设计研究所、606飞行动力设计所与黎明发动机制造厂走访,先后考察到了不少对东航工业建设有帮助的东西。这些老前辈也没有吝啬都无私的提供了给他们,毕竟国内向来都是有这种分享传统的,等将来这家合资企业有了技术自己不是也就有了。

    东航工业的目标是要一点一点的搞清楚飞机的每个部件是怎样运转的、怎么配合的,充分模仿。通过尝试修改它们的设计找到其中的规律,自己总结出一套理论出来。培养引进人才,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工艺。同时也是最后就是根据自己的材料和工艺水平以及充分利用国际分工协作的机会,制造力所能及的部件,一项项增加,制造可靠性能先进适合自己发展的系列产品!

    当然,林强生也不是只有这些想法,他还想得到国外的一些技术支持,在这方面就要动些脑筋了!

    杨万立等人也在沈飞进行了访问交流,这是一家比哈飞大得多的工厂。说它大并不是说规模面积比哈飞大,哈飞的地盘面积很大,它所在的地点就是抗日战争中731部队所在的那个地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