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应该不是灌水(二)-《从头一越》
第(2/3)页
甚至说话间还有少见的平和,可是说出来的话,却让众人感觉杀气凛然。
“是,保证完成任务!”
胡高正决定这三天就把办公地点搬到专案组了。为什么?因为这次枪-击案的死者是7.13专案的关系人之一,而本该被狙击的人也是专案组马上就要问询的人,完全可以把两个案子合成一个来查,本来精兵强将的专案组又进来了几个专家。
这些专家平时虽然也参与国内安全事务,但却可能是华夏最大和最活跃的外交、情报机构。而之所以他们也会参与进来,就是因为涉案枪支很可能是从境外流入,其犯罪嫌疑人也很可能和境外势力有勾结,他们出现在这里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高压和各类资源倾斜之下,还真的在天快亮的时候让他们初步锁定的了犯罪嫌疑人。
宋刚仁,那个四年前就躲起来的前特警狙击手。
结合目前所能掌握的所有线索,以及杨教授对宋刚仁的心理侧写,虽然不想承认,但是能锁定的也只有宋刚仁了。
从案发到锁定犯罪嫌疑人刚刚八个小时,在案犯的时候,市里已经在各大车站、码头、飞机场布置了人手,出城路口也设立了关卡。现在是时候尽全力逮人了。
华夏办案的一个特色是什么?
人海战术!
虽然这听起来有点儿落后,但是架不住他有效呀。想想华夏建国的时候,人海战术出了多大的力气?逮个杀人犯还不是手到擒来?现在市里的资源可都在这儿呢,如果还做不出成绩,那可真的可以引咎辞职了。
离案发十个小时过去了,在全市各个分局的排查和热心群众的支持下,终于在申城近郊一处火葬场发现了线索,而且是重要线索,做为凶器的那把狙击枪找到了。
还好,宋刚仁并没有磨去墙上的编号等信息,专案组马上和狙击枪的制作单位取得联系,很快确定了这把枪却是作为外贸产品已经出口了国外。(至于出口到了哪个国家,这里就不写了,虽然写出来语句更通顺,更高大上一点)
从制作单位传来的信息自然有专案组的那几位专家负责,而其他人现在想的就是怎么把宋刚仁抓住。
在火葬场经过细致的排查,终于发现了一些不知道该说是有趣还是让人愤怒的线索。
首先这四年里,宋刚仁竟然一直隐姓埋名的躲在这里,做了一个老实巴交的焚化工,并且在期间没有出具过任何的有效证件,甚至用来登记的身份证都是假的不能再假的**。他之所以能隐姓埋名这么久,就是因为四年前负责焚化的工人失踪了,后来宋刚仁过来自称是那个焚化工的侄子,因为他叔叔家里有事回老家了,就推荐他过来的上班。
火葬场的工作本来来做的就不多,又因为宋刚仁主动不要买社保医保,甚至只要能提供吃住就可以了,于是火化场很欣然的接受了他。
当然四年间火葬场的其他人没有发现宋刚仁身份不合理这里不提,因为很快众人就发现另一件事情。
那就是四年前叶开死后就是在这里火化的,而负责叶开遗体火化的就是四年前失踪的那个焚化工。
专案组兴奋之下,按照火葬场找到的记录,通报给那个焚化工家乡的派出所,让他们代为查询一下。
可是那边的给出的线索是,那个焚化工根本就是个鳏夫,上无老,下没小,就是因为老家没有亲人了,所以才出去的,他家的老房子早几年就塌了,更别说回老家。
得到这个线索,专案组的人心里就是一跳,这种长时间失踪的人,基本上都已经去了另一个世界,四年前的事,现在看来又多了一个无辜的受害者,如何不让专案组的成员感到愤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