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一夕是百年-《纵意人生之富翎》


    第(3/3)页

    现在所有人都很忙,尤其是作战部,一直都要忙到午夜。叶莲娜没有消失,也没有离开徐州,从莫斯科派来押送他的人,要明天才会到达,今天,是她在这里最后的时间,午夜十二点半了,沃尔科夫拖着疲累的身子,回到了为他准备的房子,先是洗了热水澡,腰间围了一条浴巾,一边擦头,一边走。最近他真是心力憔悴,心里总是想到叶莲娜,也为叶莲娜着急,也担心自己的未来,更有他打回去的离婚申请,引起了轩然大波,他都甘心承受,只是……

    “叶莲娜,你怎么会在这里,你……你不怕被抓到吗?”

    眼前出现的叶莲娜,一身火红的纱袍,让她的身段若隐若现,一头长长的卷飘在身后,绝美的五官,魅惑的笑容,头微微的侧着,笑着看她,她的嘴唇水润粉嫩,让人想一口吐了。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床边微微昏黄的灯光,似乎更增添了迷蒙的感觉,这是一场梦,沃尔科夫告诉自己……

    即使是对于真正的朋友,也不能抱不切实际的幻想。须知,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独立的战略利益,都是从自己的民族、国家、利益决策问题的,谁也不会为了别人而引火烧身。公理正义在不同的国家、民族中有不同的内容,每个国家民族总是从自己的利益出,来理解和解释公理和正义的。对朋友,即使是真正的朋友,也不能指望过多,更不能把本**队人民的命运之“宝“押在别人的身上。以别人的好恶来确定或改变自己的作战计划。世界上只有自己能够救自己,别人总不能代替自己,别人总是靠不住的,依靠别人也是注定要吃亏的。历史证明,***独立自主的思想是光耀千秋、颠扑不破的。

    对“友“尚且如此,更何况敌乎?对敌人、对手就更不能抱不切实际的幻想,更不能存侥幸心理了。淞沪会战蒋介石之所以在对日指挥上处处被动,死抱住“以战求和“思想不放是一个根本原因。之所以产生如此重大的认识偏差,根本原因是对日本军阀的野心之狂、胃口之大认识不足。实际上,日本不仅早已不把南京政府当作亲善对象,而且是要吞并全中国。不仅要吞并全中国,还要从英、美手中夺占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胃口大得惊人,野心膨胀到乎想像的地步。

    正因为对日本野心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才生了日本定下了攻占南京,沿长江把中国拦腰斩断的战略规划之后,蒋介石仍试图用一次战役反击来迫使日本讲和的可笑事情,甚至直到日军已在杭州湾登6,还作出是一股小分队、不过1个半旅团这种可笑的判断。种种政治上的、军事上的一厢情愿,其根源盖出于对日本帝国主义对华野心的幻想。经验证明对自己的主要对手和敌人,必须丢掉幻想,准备斗争。敌人总是得寸进尺的实力主义者,只有丢掉幻想,思路才能打开,思想才能解放,也才能取得战争的主动权。

    在没有制海权和制空权的条件下,把7o余万大军投人这样一个地域狭窄、水网密布、沼泽遍地的半岛地区只能是被动挨打,没有迥旋余地,正好适应了日本军国主义战决、聚而歼之的战略计划。淞沪战场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地面工事构筑不易,给防御作战增加了难度。在这种条件下,中国数十万大军,既未作纵深梯次配置,又未实施战役机动,加之一线部队过分靠近海岸及江岸,长时期遭受日军舰炮袭击,徒然增加了兵员伤亡。8月23日以后,中国各部队即被日军紧紧咬住无法脱身,往往为一城一地之得失,浴血相拼,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受到极大限制,无力改变战场局势。仅有的一次主动进击,还因组织指挥不力而失利,此后再未能有任何转机。

    而在整个会战中,蒋介石采取逐次添油的战术,只有战役战斗的反击而没有战略上的进攻,战斗多采取短促突击的方式进行,如此呆板的战略战术指导,中**队怎么能不处处被动,处处受制于人呢?而失去了主动权的消极防御的军队,又怎么能不失败呢?中**队在战役战斗中的某些主动终究弥补不了蒋介石在战略指导上的消极被动,因而必然导致失败。

    在淞沪会战长达3个月之久的期间,竟然没有派少量部队,或是参谋督导人员,认真实际地检视长江三角洲的国防工事,进行作战之前必要的整理与准备,以及整体防御的规划。结果等到中**队从上海地区溃退到防线之后,才现无法顺利地进入阵地应战,也没有任何的支援与接应,部队根本无法使用这些国防线作战,结果几百万元投资的所谓“东方马其诺“防线,变成了纸糊的防线,被日军不费吹灰之力突破了。上海失守,南京遭殃,国门就这样门户大开.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