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条款-《血海孤狼》


    第(2/3)页

    “部长,刚过收到的消息,林向今今天早上以海军重建办公室的名义把在美海军军官全召集到纽约。这大概是为了汉盛的晋升仪式。”第二天,华尔道夫大酒店。收到周宪章消息的周应聪轻声向陈绍宽汇报着海军办公室的动向,现在已是十二月二十多号,看来在美海军军官要在纽约欢度新年。

    “那样最好。”陈绍宽听后却笑,“你马上起草一份讲稿,到时我要给大家训话。”

    “是,部长。”周应聪道。他退出去之前又试探的问:“部长,我们是不是应该见一见汉盛,看看他怎么说?”

    “我不想见他。”就在刚刚,陈绍宽回忆着柏林商讨海军重建的往事。当时他似乎做错了,不应该让李孔荣全盘策划,可似乎又做对了,没有李孔荣,海军不可能有今天的规模。

    “那我去见一见吧。”周应聪退而求其次。

    “嗯。”陈绍宽久久不答,当周应聪以为他不答应要退出门时他才轻轻嗯了一声。此时,林国赓、李孔荣在海军重建办公室与宋子文、林森两人会面。

    会面一开始须皆白的林森就抬出大义:委员长正领导着抗战,四万万军民誓死与侵略者抗争,而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违反者大逆不道、是汉奸卖国云云。

    林森是国家主席,李孔荣本来还有一种幻想:如果国家主席能不完全站在常凯申这边,与海军保持密切合作,这个国家或许还能有些变化。但现实让人失望,这个国家主席虽然不糊涂,立场却完完全全在国苠党一边,确实是孙中山的信徒。

    “宋先生,我记得我们在香港谈的是合作。”林森开场白说完,李孔荣就合上眼前的记录本。“现在林主席的意思是要海军归建,这还有必要谈下去吗?”

    “归建也是要谈的嘛。”宋子文笑道。香港的时候他有合作之意,当然也有压下事端的意思。现在刺客放了,李孔荣又毫无伤,那件事再拿出来讲就没有那么震撼了。

    “副官,送客。”林国赓更直接,什么也没说就喊送客。

    “林向今,你想干什么?!”国家主席林森怒视着林国赓,如果目光你能杀死人的话,他已经千疮百孔了。

    “既然不合作,那两位就请回吧。”林国赓毫无所动,他能执掌厦门十几年绝非好相与之辈。

    “这是叛国!”林森继续怒,拳头捶在桌子上,眼镜也掉了。

    “我们本来就是叛国犯。”李孔荣笑了笑,起身准备离开。

    “你们……”林森的拐杖举了起来,但被宋子文拦住。“林主席先不要激动,总要听听他们的意思吧。”

    “我不想听。他们都是党**人,必须听委员长的命令。”林森还想打,可度太慢又被宋子文抓住了。“那么多党**人血洒疆场,怎么会出你们这样的畜生!!”他大声唾骂道。

    “林老先生请自重。”林国赓提醒道,“我们都不再是什么党**人,汉盛的党籍是重庆军事法庭取消的,我的是海军部取消的。你要找党**人,请出门回国。这里没有党**人。”

    林国赓的副官进来了,他打开房门对宋子文和林森道:“两位请。”

    “等一下。”见林国赓真的要送客,宋子文终于转了口风。“那就谈合作吧。林主席,请您在一边听着,谈完您再说哪里不对。他们本就是叛国犯,我们今天就看看他们怎么叛国。”

    宋子文说完看着林森,林国赓和李孔荣也看着林森,三人的注视下,林森最终坐下了。

    “出去吧。”林国赓对副官说了一句,和李孔荣一起坐下。

    “海军将于国统区建立机场用于海军航空兵的飞行训练。费用由海军承担,但国府以及地方应予以配合。”李孔荣念出合作第一款就让宋子文和林森动容。

    “……因只是海军航空兵的训练科目,因此海军不负对敌交战义务,日机来袭时指挥官将视情况判断是否接敌;对地攻击亦如此,海军指挥官有权拒绝最高军事委员会所提出的对地攻击要求。在国内训练过程中,海军人员、设施、物资供给、情报之安全必须得到优先保障。除**辖区外,海军有权选择在国统区任意地点修筑机场、安装各类必要作战设施。”

    “这条我认为没问题。”宋子文想了想,又看了看已闭目不语的林森,如此答道。

    “为节省训练新人的时间,旧海军第1、第2舰队人员海军有权征召,并视情况安排岗位,国府对此应该予以方便,并保证不干涉此类人员以及家眷的自由行动。”这是第二款。

    “如果这些人国内也需要怎么办?”宋子文不是常凯申,不清楚放虎归山意味着什么。

    “国内有四个舰队。”李孔荣道,“海军也不是要把所有人抽走,现在也没有这么多船。这些人即便全部离开,第3舰队也可以顶上。”

    “好,这条我也认为没有问题。”宋子文再次点头。

    “第三款,”李孔荣道,“海军舰队尽量保证国内进出缅甸的物资安全,但6军必须保证扼守住同古和卑谬,一旦同古卑谬失守,海军将撤离东印度洋进行自由作战,如非必要,将不再和6军协同作战。另外,海军认为有必要时,主力舰队可离开印度洋,从太平洋方向进攻日本,但在离开时会留下必要的护航舰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