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章 扫清外围-《明贼》


    第(2/3)页

    布告周围围观的人口中啧啧,“自古都是官官相护,今儿当官的查当官的,找咱们小民姓征集线倒是稀奇嘿!”

    “稀奇个甚?狗咬狗而已!”

    “噤声!不要命了吗?让官府密探听了去,还想安生不?”

    “我说你们几个啊,都看不出这布告的重点吗?”

    人群中说什么的都有,其中一位山羊胡的中年人则,引来了为官者的好奇。

    “重点?什么重点?说说,别卖关了!”

    山羊胡嘿嘿一笑,指着布告抑扬顿挫的说道:“你们看,凡举报者赏银十两,查实者赏银加倍,你们说,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只要有举报,不论真假都有银拿!诸位不去官府领银,还在这瞎嚷嚷什么?”

    山羊胡的话听起来十分有道理,但是很快又有人反驳道:“银有这么好领的?背后告状得罪了人,拿在手里不烫手?”

    “嘿!你嫌烫手,自由人不嫌烫手!”

    看热闹的人群闹哄哄了一阵也就纷纷散去。

    陈柄接了这个差事,直觉得一个头两个大,这种审案断狱的事,明显是朱运才更合适啊,怎么落到了自己的身上。再说,此事涉及的官员级别都不低,自己人微言轻明显也不是合适的人选,若论起来,当是孙部堂亲自挂帅才是最合适的啊。但是,既然部堂有所命,又岂能不从?就算硬着头皮也得办这个案。

    应天府前挂起了调查处的牌,陈柄就坐在正堂里等着人来领银。为此,镇虏侯还特地派人送来了两大箱纹银,以备用。这种事,肯定不能动用蕃库里的库银,所以只能是镇虏侯自掏腰包。

    陈柄从早上一直等到阳落山,也没见有一个人来提供线。其实,镇虏侯的意思,陈柄也自问能揣测一二,提供的线真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抓人的借口,只要有了指证的证人,至于口供与证据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朱运才自江北之后,他的日一天比一天难受,虽然身为工部右侍郎,却屡屡遭受尚书熊明遇的打压,还要承受左侍郎甄淑的排挤,甚至连下边的各司道堂官也对他。

    这不,他刚刚又受了都水清吏司主事赵盼的挤兑。他本打算催促一下拨付给上元门外军港的木材,结果又受了一顿抢白,心中无名火起。平日里尚书熊明遇不过问部务,左侍郎甄淑对军港的事也不感兴趣,也甚少插手。

    这些木材的审批书都是由朱运才亲自过手的,他督促都水清吏司员外郎张明扣除孝陵享殿所需之数后,尽快所余将木材悉数调往军港。张明身为他的下属,自然不敢明着做对,却双手一摊,叹道:“下官这里所需的一应书早就齐备,木材也早在日前就拨付了下去,现在的经手人是赵主事,他只说是熊尚书亲自交代的享殿事务,下官,下官也不好再贸然督促……”

    朱运才又去找都水清吏司的主事赵盼,岂料赵盼却全然不似他的上司,还在面上敬着他几分。这厮完全是鼻孔眼朝上的主,只两个字,“等着!”就算是交代了。他问得急了,赵盼那厮也跟着急了,让他自己去变出木材来,自然就会经手分配到军港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