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还君明珠-《明贼》
第(2/3)页
很快就有人骂他蠢货,脑袋让驴踢傻了,放着好端端的钱不去赚,谈什么资敌。还有人则干脆往外轰他,生怕李大将军听了那厮的蛊惑而后悔。
李信却只是笑而不语,这么做也是无奈之举,他手中无钱,朝廷有钱也不会给他使用办文,山西各府被流贼劫掠以后更是一贫如洗。如果真的在商人们手里借款,能募集到的钱极为有限,肯定不够维持这么庞大工程的开支。
让皇太极出钱,再对商人们以利诱之,不愁他们不趋之若鹜,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当李信提出这个方案后,绝大多数头脑活络的东主们,都已经在筹谋着如何能在皇太极手里诳出足够多的钱來以充作股金…而此前在盛京曾经对皇满清太极的感激涕零与宣誓效忠则统统丢到了九霄云外…
合组商社的事情敲定之后,商人们纷纷离开太原准备出塞去诳奴酋皇太极的钱來入股。黄胜和黄妸则被留下來参与了各处沒铁矿的重组,派出有经验的执事进行统一管理,一时间忙的马不停蹄,连停下來情人温存一会的功夫都沒有。
而牵扯李信的事则更多,除了继续组建新军,高时明再次上书皇帝,希望出兵荡平盘踞在平阳府的流贼残敌。但是却被驳了回來,一者北方代州一带还盘踞着流贼残部,即是吴山等部,若太原大军出动难保他们不趁虚而入。二者,太原刚刚克服,经不起任何风险。
所以朝廷大臣们包括皇帝的意见都空前统一,一动不如一静,等河南战事平定再做打算。
其实,在三卫军内部也有一种声音,尤其是从浑源州归來的郭师爷,他认为平阳府的流贼不宜立即清剿,至于为何如此他只说了四个字。
“养寇自重…”
郭师爷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毕生的事业,所以辞去了朝阳堡经理一职,专心一意的跟着李信打江山…而李信也人尽其用,这货在三卫军系统中如鱼得水,竟然干的有声有色,俨然已经成为了三卫军中的准核心人物。朝廷驳回了高时明剿贼的上书以后,正合了他以养寇自重的意思,由此更觉飘飘然起來。
而朝阳堡一同出來的几个人都觉得自己不适应跟着大军南北奔袭打打杀杀的日子,则悉数回了朝阳堡。
由于工作重心的南移,原來在阳和卫成立的炮兵学院等几个机构都统统的迁往太原,海森堡则再一次卸下一身功与名,來到学院当起了老师,只是无论如何平静的外表之下都掩藏不住他那颗渴望驰骋沙场,建功立业嘭嘭跳动的心脏。
他甚至幻想着有朝一日,带着自己亲授练就的炮兵杀回他的家乡…
沒几日功夫,南边传來消息,沈王大军在白浪渡被流贼参军大败,逃过黄河才算避免了全军覆沒的悲剧。但过了沒几日,又有捷报传來,沈王军队居然在河南的宜阳和永宁一代打了几个打胜仗,将张献忠打的屁滚尿流。
一前一后,一弱一强,一败一胜,沈王大军两仗的结果都极为无厘头,谜底很快揭晓,原來指挥沈王大军的不是别人,正式此前在平阳惨败的左良玉。
张献忠惨败之后,不敢再在河南逗留,趁机流入陕西,左良玉则穷追猛打,死盯着他不放。听到这个消息,李信心中一阵凛然,张献忠终于要去四川了,而且比原本历史上提前了大半年。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张献忠屠四川也不可避免了么?
崇祯十二年的三四月间,形势变幻之莫测,令人心惊胆颤,朝廷忽而似已到了绝地,骤然又豁然开朗,流贼们又失去了此前排山倒海的优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