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放肆的银幕-《电影大师》
第(3/3)页
这隐喻很明显,现代女权主义之所以能崛起一大原因是因为部分女性抗击传统,另一大原因是因为部分男性“不肯揍”。就像杰苏普,爱护家庭的“坏人”,不揍女儿,老婆偷情生的儿子也好好养着,他是个传统男权社会(方圆三十英里内)的叛徒,也因此,他出事了。
女权女人的凶恶是由那些前卫男人惯的、让的、给的,作势打她就让她吓得发抖,还从来没有和真正传统男权(霍-克弗尔)有过对决,眼泪怎么都还“给她点钱”,那些男人不会。
芮找杰苏普是女权女人找女权男人的保护,否则泡沫一破,就会失去既失败又激励女性的女权之母(康妮)、成长中的女权男人(桑尼,哈罗德)、房子和林地(阵地,战果)。因为故事不神秘,从这个方向去推断后面的寓意,芮被打就是一种女权的破灭和另一种女权的觉醒,而她锯取女权男人的双手则意义她不再依靠男人去对抗男权和奋争女权。
这样当然不比把故事美化简化为一位坚强少女为了守护温暖家庭宁死不屈,一路得好心女性相助,彰显了女权力量,感染了传统男人和传统女人,获得了英雄奖励好拍。
要怎么美化怎么拍?
女权之母不能偷情有私生子,发疯只因为遭受男权的压迫,她是无辜的牺牲品,警示后人的雕像。
男人的附庸(松娅)会出于善意给芮提供帮助,绝不能心甘情愿的关怀丈夫的私生子,诱惑成长中的女权男人回归传统男人,非要做这些事也只能是出于男人的指使。正如被指使打芮的女人们,而在之后,她们会自我救赎,带芮去锯手。
关键是她们不能有半点真心的快乐,这种故事里的每个女人都应该苦大仇深。快乐的男人附属(维多利亚)太碍眼也太软弱了,她可以服从于眼泪,但她至少要吵一架,显出她的不满和女权意识再服从。
女权影片需要有这些人,她们行尸走肉般忍受过活,力所能及地帮助女权英雄,终被唤醒女权意识,至少有那苗头。
你大可以说那样改编是卑鄙的,毫无疑问的却是它更容易形成一股单一清晰的情感:为芮感动,为女性喝彩。
有时候电影有电影的方式。而在这里呢?康妮、松娅、维多利亚,她们甚至都对女性形象有负面影响。
“女人”当中确实有这些类型的女人,因韶华不再无法再迷倒男人和人生失败而发疯(原著)、甘当男性的附庸、甘当某男人的情人之一、正当好男人没劲但一看见非法坏男人就心痒(杰苏普的情人)、年少鬼混被搞大肚子……
问题是这些女人应该出现在一部女权影片里吗?一些女观众都已经不爽了,她们可不想牵连这个,都是臭男人的错。
媒体人们也都很意外,即使是叶惟,竟然敢拍得这么狠!仿佛是对女性的鞭挞而不是摇旗呐喊。
这究竟是不是一部女权电影?
这么拍不是不行,没有陈词滥调更是好事,但一不小心就会翻船,只是揭揭女权的疮疤可成不了颁奖季的宠儿。在揭疮疤的同时宣扬女权,拍出一部寓意深长、具有说服力的非传统女权片,那样才行。类似《撞车》里的马特-狄龙。
因为银幕影像如此的放肆,很多影迷大呼过瘾!
这就是那种一场戏、一句台词都不能错过的电影,一个镜头就可以关系重大!经典文艺片则是,它明里讲着一个故事,暗里讲着另一个故事,甚至是另外好几个故事,值得多重的解读。
有的片子明暗故事都讲得沉闷,不是今天。它的明面故事引人入胜,是否理解复杂的内涵并不妨碍每位观众对故事的关注,芮要找到她的父亲,而她困难重重,开始就碰钉子,唯一的叔叔不肯帮她,还警告她别再找了。
她还能怎么办?她会去霍-克弗尔吗?
这个时候,“盖尔”在银幕登场了。观众们终于得见最后一位未来女孩艾丽西卡-维坎德的亮相。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