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电影拍在片场,完成在剪辑室。 同样的那些素材,可以剪出不同的版本,不但节奏、风格能不一样,甚至故事都可以不一样。 如果你是个演员,你混迹了很久才得到一个场景的演出机会,这对你意义重大。你得到机会时欣喜若狂,演的时候无比用心,演完万分期待,等着看到自己出现在银幕上,然后扬名立万……最后发现影都没有。恭喜你,你成了剪辑室地板上的垃圾。 因为有些场景随时不被使用,被导演或者剪辑师全部剪掉。 《阳光小美女》名义上是一部独立电影,叶惟是第一制片人和导演,似乎有着无上的权力,想怎么剪就怎么剪。 不说《驱魔录像》,就像《婚期将至》虽然有两个剪辑师,他和苏珊妮-海因斯,但她其实是打下手的,影片的结构、节奏和风格等等,都是他来操刀。他喜欢那样,所有导演都喜欢那样,现在有着充足时间让他完成lms的后制,他真想就自己一个人剪。 好的剪辑师能带来化学反应,可他太着紧这部电影了,以至于不希望别人有什么染指。 只能想想而已,普雷通、梦工厂盯着呢,尤其梦工厂现在对lms非常非常重视,是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重视的那种重视,好像赌红了眼的赌徒最后一把,这直接对整个后制带来了很多新影响。 本来叶惟打算继续和苏珊妮-海因斯合作,为什么不呢,继续《婚期将至》的模式,都要谈好了,却被高兹曼方面通知说不行。因为她的资历、才能都入不了大人物们的法眼,对现在的lms来说,一个奥斯卡级别的剪辑师是基本要求。 不用他苦恼怎么邀请,有他们的人脉关系,这不是问题。 但叶惟试图说服他们让他起用海因斯,一来,他想继续用老伙计,二来,大牌剪辑师意味着权威,也意味着制约。 “海因斯已经不适合这个项目了。”高兹曼的话认真而无情,“她当剪辑师,没有人会高兴。惟格,大家都有着很大的期望。” 如果影片失败了,或只有一般成功,大家会说当初为什么不找一个大牌剪辑师? 就算很成功,也会有这样的想法,当初找的是大牌剪辑师,会不会更成功? 叶惟发现自己做不了什么,数字变胶片的分歧还有一方阵营支持他,这次没有,所有大小人物都要大牌剪辑师,他无法抗衡。心里十分难受,却只能告诉海因斯:“计划有变了,上头要指派大牌剪辑师给我,我不能改变,对不起。苏珊,下次再合作。” 不能说海因斯没有大失所望,她却也看得开,“没什么,这行业就是这样,我可以找别的工作,我们下回再合作。”她又鼓励他好好剪,跟大牌剪辑师共事有利有弊,能学到很多,但要注意坚持自己的想法。 “电影始终是导演的。”她说。 叶惟重重地点头,才不要让lms成为某剪辑师的作品,不管大牌小牌。 剪辑师还是要重新定下来的。迈克尔-卡恩?斯皮尔伯格的御用剪辑师,有着3个奥斯卡奖以及3次提名。没有,他是属于《慕尼黑惨案》的,这片子年底12月23日就要上映,可是才刚刚开拍,比lms还要紧张。 叶惟对卡恩还有点阴影,犹记得卡恩和斯皮尔伯格怎么用传统的线性剪辑去剪《幸福终点站》,他还搞坏了一台kem…… 看看高兹曼他们推荐的可选择联系剪辑师名单,他不情不愿都很是惊讶,太多顶级人物了,彼得罗-斯卡利亚(2个奥斯卡及2次提名)、乔-哈辛(2个奥斯卡及2次提名)……甚至包括戴迪-艾伦! 现年79岁的戴迪-艾伦虽然只有3次奥斯卡提名而没有获奖,她却是最大牌的,鼻祖级的先锋派剪辑师,公路片鼻祖之一的《邦妮和克莱德》就是她剪的,近年退休玩票的她也剪了《奇迹小子》(奥斯卡提名),2001年剪完《迫在眉睫》就到现在了。 戴迪-艾伦对加盟lms有兴趣,不得不说还真是给面子,但叶惟没要这面子,她在新好莱坞初中期年代非常辉煌,在21世纪却已经老了,不能为电影注入多少的活力。 是的,他是非常敬仰她,但人终究会老,而lms不是老式公路片,是一个活力、荒诞、疯狂的故事。老人家不适合。 之后最终的最终,谈好下来的是威廉-戈登伯格,快46岁,2次奥斯卡提名,1999年的《惊爆内幕》和2003年的《奔腾年代》。他是个多面手,快节奏、慢节奏都行,最擅长惊悚动作片,喜剧剧情片也行,正剧方面一部《奔腾年代》足以说明实力,商业片去年底的《国家宝藏》也表现优异。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