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招纳名单-《超星空文明》


    第(2/3)页

    “能力出众,道德败坏”本着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原则,周晨将他的资料归入到了不可录用的一边。

    接下来他又拿起了一份资料看起来:

    “曹江峰,今年三十一岁,毕业于凌城中学,当年江苏理科状元,二十二岁时从中国科大毕业,获地球物理学士学位二十七岁时毕业于加州理工学院地质与行星科学系,获得地球物理博士学位,对星球运动和行星观测有重点研究,现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

    这个曹江峰是所有入围资料当中年龄最大的一个,但考虑到学科合理性的安排,周晨想了想还是将他归入到合格的名单当中。

    经过一阵仔细的遴选,周晨终于从一千五百多份资料当中挑选出了其中的五百份。

    这些人涉及各种学科,堪称年轻一辈中翘楚,如果能够将他们招纳,哪怕只是招纳他们中的一部分,对地球舰队来说都是非常有好处的。毕竟一个文明的进步离不开文明内部智慧生命的各种创新,虽然地球舰队目前拥有着奥多文明的部分三级文明科技成果,比起地球上的科技来看似乎已经十分强大,但须知一山还有一山高的道理,如果不将这些科技完全消化吸收,那么始终都不是自己的,更谈何发展与突破?

    周晨心知肚明,要想让地球上的人类文明能够宇宙中生存下去,就必须提升地球文明的文明层次!

    而升级一个文明的层次,不仅仅是活下去那么简单,活下去只是文明延续的表观现象,真正的提升文明层次,涉及到了科学、人文、哲学等等方面,具体展开分析的话又可分为不下数千个小的方面,这些领域说一千道一万都离不开“人”的作用。

    虽然有着蛋蛋这样的中央智脑,可以分出巨大的计算量去进行相关的研究。但就好像“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样,计算量只是一种更加靠近成功的手段,而说到底人的“精气神”才是一个文明存在的意义所在。

    地球文明不是电子文明,也不是机械文明,所以周晨暂时无法理解那些完全由数据和机械构成的文明的思维方式,他只知道只有不断增强人类个体的学识与能力,通过广泛而数量庞大的群体贡献,才能真正达到文明的质变点,使文明掌握的科技得到巨大跃升。

    未来的地球舰队或者说地球文明肯定是一支迈向宇宙的流浪文明,由于群体的规模受到了客观限制,那么在一步步提升人口规模的同时,为维持文明生存力,势必就要走出一条更加精练的道路。

    事实上几乎所有迈上宇宙道路的文明都是这样子的,无论人口规模是大的还是小的,如何在宇宙中生存的道理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不断增强自己。

    实力是硬道理,谁的拳头大,谁就是安全的!

    将生存的希望寄托于其它文明的怜悯,总有一日会消逝在宇宙长河当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