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贵霜帝国-《重整山河到三国》


    第(3/3)页

    由于地理位置上的优越,也使得贵霜成为中国丝绸、漆器,东南亚香料,罗马玻璃制品、麻织品等贸易物资的中转站;贵霜则输出胡椒、象牙、棉织品和宝石等。控制商路所获得的丰厚利润也为贵霜帝国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经济保障。从其铸造的金币便可以看出其与罗马帝国的商业关系。另外,这些金币所表达的各种希腊宙斯和胜利女神奈基、罗马、祆教祭坛、耆那教的公牛、印度教和佛教神也足可以证明贵霜对发扬当地的宗教和艺术的宽容和融合的关系。在语言文字方面,贵霜国早期使用希腊文字和语言,后来创制了自己的婆罗米文与吐火罗语。

    历史有时会惊人地重演,只是更换了主角。迦腻色迦一生的轨迹同三百多年前统治印度的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几乎遥相呼应。在创造了一个王朝全盛的辉煌之后,便转而追求灵魂上的事业。迦腻色迦晚年成为佛陀的狂热崇拜者,他的身边也聚集了一批佛教大家,比较有名的有世友、马鸣、胁尊者、龙树等,他们都受到了贵霜帝国近乎国宝级的待遇。

    迦腻色迦还在贵霜境内广建佛寺、弘扬佛法,他还在克什米尔召开了一次佛教大**,由世友主持,各派高僧聚于一堂,可谓一时之盛。这次**被称为佛教历史上第四次大结集,规模也超过了前面三次。

    在这次**之后,由世友和协尊者主持,对佛教三藏重新作了修订和解释,历时十二年,先后造“优婆提舍”十万颂以注释经藏;“毘奈耶毘婆沙”十万颂以注释律藏;“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十万颂以注释论藏。总共三十万颂,九百六十万言,迦腻色迦王并以赤铜为牒,镂写论文,以石函封缄,建塔珍藏,其成果集中于二百卷的《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迦腻色迦时代,佛教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一个自称为“大乘佛教”的教派,倡导普渡众生、并将佛及其偶像神化。此前的佛教各派被贬称为“小乘佛教”。迦腻色迦采取大小乘佛教兼容的政策,在他身边的佛教宗师,有大乘也有小乘。尽管推崇佛教,但对其他宗教也实行宽容。在**进入之前,印度一直是一个宗教宽容的地区。

    迦腻色迦作为印度的外来统治者,带来了外国专制王权的思想制度,进一步神化了王权,其集权的程度超过印度以往任何一个政权。但贵霜帝国内部仍然有一些维持半独立地位的小邦存在。

    不过贵霜帝国的强盛已如昨日黄花,如今他们的国王是刚刚即位的胡毗色伽二世,由于他把重点放在了印度一带,加强了对那里的统治和征服进程,因此对中亚的控制减弱,使得康居、大宛如今都已经摆脱了贵霜的控制,呼罗珊、花拉子模也都脱离了贵霜的统治,使贵霜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大大降低。

    知道了这些情况之后,老刘等人决定便直接前往贵霜国都富楼沙,如今的地势已经逐渐平坦,众人也没有了在葱岭高原上的那种气短气闷的感觉,而根据尤利安的描述,喷赤河到了贵霜帝国之后,便被称为阿姆河,而向与阿姆河相反的南方走四五十里远的距离,便会到达贵霜帝国距离大汉西域最近的一个城市科洛格城,这座城市虽然不大,但却是往来大汉与贵霜做生意的客商落脚的必经之地,因此如今也很繁华。并且贵霜帝国在当地设有收税的关卡,驻军也有数千人。

    由于贵霜帝国对地方官府的划分只有省和村两级,因此作为一个大城市的科洛格城便是科洛格省的地方政权所在地,而省内的最高行政长官便是由帝国国王直接任命的总督,总督集一省的军政大权于一身,因此省内的一应大小政事都由总督来亲自决定。

    看来带着尤利安来是选对人了,有了他这个贵霜通,为使团的出访省去了很多麻烦,于是在听完尤利安的介绍之后,老刘等人又商议了一下,决定明天使团便向科洛格城进发,去看一看贵霜帝国的城市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也去拜见一下科洛格省的总督,把使团的来意向他说明,最好能请他为使团派一名向导,这样前往富楼沙的旅程将会更加顺利。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