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喜获丰收-《重整山河到三国》
第(3/3)页
想到自己回来的主要目的,老刘便带着戏志才、荀攸和田丰来到自己的后花园中,看看那里几种作物的情况。
现在已经是九月上旬,正是农作物收获的金秋时节,今年的好年景加上那些农民和园丁的精心照料,估计这三种作物都会大获丰收。
那两位负责为老刘中庄稼的农夫这几天也在等老刘呢,按他们的观察,现在这几种作物都已经完全成熟了,但没有老刘的指示,他们也没敢轻易收割,今天看到老刘带人来了,忙上前给众人见礼。
先和众人把那些架栽红薯看了一遍,结果令众人大喜过望,只见那一亩地的红薯藤蔓弯弯曲曲的爬满了搭在上边的架子,而藤蔓上到处都结满了比大人拳头还要大不少的红薯,估计单个红薯的重量都在一斤以上,他们看到几个特别大的竟然有拳头粗细,一尺多长,看重量至少有三四斤,老刘让两个农夫自己估算一下,这一亩地今年产了多少斤红薯?
那两个农夫因为天天围着这几块地转,因此也大概估算过,他们觉得结的红薯怎么也能有五六千斤了,但当时刺史大人说亩产是两千斤,看来是大人记错了,现在这亩红薯的产量已经远远超过大人所说的数字了,于是他们便把这个数字告诉了老刘。
竟然有五六千斤,看来自己是记错了,不过还是等采摘完了,用秤称一下才会知道准确的数据,于是老刘要他们明天就带着府中的园丁开始采摘红薯,看看到底能有多少斤,另外采摘红薯时,不要把红薯的藤蔓损伤了,这些藤蔓可以像葡萄藤一样,采摘完红薯后盘起来堆在地上,然后用防寒之物包裹好,到了明年可以继续结红薯,而且明年除了可以用育苗的方法种植红薯外,还可以从这些藤蔓上直接割苗,而这些割下来的薯藤便可以直接种在田里,不用再通过育苗来得到红薯苗了。
看完红薯,众人又来到临近的玉米地中,此时的玉米叶子都已经开始枯萎了,老刘随手掰了一穗玉米下来,剥去外层的包皮,手中的玉米棒子足有一尺多长,而上边的玉米粒也粒粒饱满,看来这一亩地的产量不会低于一千八百斤,明年的种子已经有了,到明年春天,每个郡都分上一百斤种子,剩下的继续在蓟县种植,一千八百斤种子,估计明年可以种植至少四百多亩玉米地,这样到明年秋天整个幽州的玉米产量估计能达到七十多万斤,这些种子到了后年就可以大面积种植,而玉米真正能起到作用,也是在后年才行。
最后是那片马铃薯,老刘从农夫手中拿过铁锹,从地垄的中间深深的挖了下去,只是老刘很小心,生怕被铁锹从马铃薯上边插下去,然后从里边把土和马铃薯秧一起翻了出来,这是戏志才、荀攸等人第一次看到马铃薯,看来那时候的土地就是养分足,老刘挖出来的这几棵马铃薯秧下边带着大大小小的马铃薯足有十几个,最大的也和大人的拳头一样,估计能有七八两重,而小的就不一样了,最小的还有和鸡蛋差不多大小的,不过这几棵马铃薯秧所产的马铃薯,至少也有两斤多了。
老刘让两个农夫过来,告诉他们如何收获马铃薯的方法,挖土时尽量避开地下的马铃薯,这样才能不至于损坏长好的马铃薯,为了加快这几种作物的收获时间,老刘又让管家明天多找些农民过来帮着一起收,工钱可以多给他们,但是收获的这些东西决不能让他们带出去,老刘当然不是不想让别人种植,只是这些东西太过金贵,只有尽快把这几种作物在幽州甚至大汉推广种植,才能造福天下百姓。
老刘看了看这几种作物的收获情况,估计红薯的产量最高,其次是马铃薯,而玉米的产量是最低的,但就是这最低的产量,也比当前大汉的两种主要作物小麦和谷子高多了。
现在看来这三种作物的推广只有玉米最慢,而明年红薯和马铃薯就有足够的种子大面积种植了,正好幽州的土地最适于这几种作物的生长,希望过了明年,自己就能为大汉的百姓带来足够维持他们糊口生存的粮食。
荀攸、戏志才和田丰等人终于看到了这些老刘一直当做宝贝的作物,也明白了老刘的良苦用心,主公想的最多的,便是如何为天下百姓造福,而这些作物现在看来也真如主公所说,产量比现在的作物高了十多倍,几年之后这些作物在幽州甚至大汉普遍种植后,天下百姓便不会再为粮食的匮乏而忍饥挨饿了,三人心中,更是充满了对主公的崇敬。
五天之后,后花园中的玉米、红薯和马铃薯都已经收获完毕,除了玉米还在晾晒不知道最后的产量,红薯竟然收获了八千多斤,而马铃薯也达到了近四千斤,为了储藏好红薯和马铃薯,老刘让人在后花园的边上挖了一个很深很大的地窖,这样红薯和马铃薯作为来年的种子,今年冬天就可以储存在地窖中过冬了。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