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 发现端倪-《天下寻珍》
第(2/3)页
向北寒一笑,给老爷子解释道:“倪爷爷!古代的时候,制瓷工匠都是用石碾子、石锤把瓷土捣碎,然后过箩筛分出瓷土的。但无论多精细,瓷土的颗粒还是会有些大,导致烧制出的瓷器没有那么致密。而现如今,制瓷技术早已经用上了机器设备。用机器碾压出来的瓷土的颗粒比我们吃的面粉还要细小,用这样的瓷土拉坯烧制出来的瓷器就致密,重量也就更大一些。”
“哦!我明白了。就是重的瓷器都是新做的呗。”
倪成邦说道。
“那倒也不是,也不乏有特殊的个例。”
向北寒一边动手拆最后一件东西的外包装,一边回答道。
随着瓷器表面包裹着的红绒布被拆掉后,里面露出了一件粉彩的双耳瓶。
在看到瓶子的第一眼时,向北寒眼中就闪出了红芒。
“嗯!这手头上明显不对,眼睛里怎么会出现红芒的?”
向北寒的心里不由地泛起了迷糊。
这是一只清三代的扎道五彩双耳瓶,高有四十多公分,腹部最大直径有三十几公分的样子。表面的纹饰是牡丹花卉。
在仔细地鉴定一番后,无论是器型、胎质、绘画技法、纹饰都没有问题。而且表面已经形成了玻璃质感的宝光。从所有的方面看,这件东西都应该是清雍正本朝的扎道粉彩双耳瓶,没有问题。
“可这重量怎么就不对呢。”
向北寒心里想着,就又用双手端起瓶子,掂了掂。手头还是感觉到沉重,而且不是重了一星半点儿。
就在他把瓶子重新放回到桌子上的时候,一边的蒋英城忽然说道:“小北!这只瓶子里好像有东西。”
因为向北寒是坐着看东西,蒋英城正好站在他的对面,刚才自己把瓶子拿起来掂量的时候,瓶口正好让蒋英城看到。
“嗯?有东西!”
向北寒马上起身往瓶子口里面看去。
果然,瓶子口里面只能看到五、六公分左右的深度,再往下看,就被塞满了和外面一样裹着的红色绒布。
向北寒看到后,看着倪成邦问道:“倪爷爷!这只瓶子里面的东西是您二老藏的吗?”
倪成邦和魏淑云齐齐摇头,都表示不知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