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东岳卓道子-《修仙帝国》
第(2/3)页
那人身后两骑也跟了上来,旁边一个蓝衣的骑士听楚煌说的十分委屈,不由对老者埋怨起来。他看起来十七八岁年纪,眉清目秀,话音很是清脆。
“胧云,事因不明,不许胡乱编排人。”青衣骑士急忙轻叱了一声,对蓝衣少年的偏听偏信很是无奈。
“哈哈哈哈……”老者捋着白须仰天大笑,摇头感喟道:“老夫许久不入江湖,未料世间已是英杰辈出,我方才打出一掌相试,却被这小哥封挡的天衣无缝,我竟然没能看出你丝毫路数。只观这份应变的沉着劲儿,已是难能。”
他看了看楚煌,大有嘉许之意,又指着楚庄王道:“这汉子拳风如虎,澎湃如潮,一拳之威竟有拔地摇山之势,自当年的荆威侯逝后,许久不见有将此等刚猛的路数修行到上成可观的。你虽还欠着几分火候,也算难得了。”
“你又是何人,莫非你与荆威侯也交过手?”楚庄王听那老者喝破自己的路数,暗暗吃了一惊。
“何只是交过手,这兰泽国故地,游侠阵中的好汉不识得荆威侯,岂不枉称侠义?”老者轻声一叹,眼睛中露出缅怀之色。
“这位前辈方才在数十丈外便听到我们的谈话,莫不是世间盛称的‘顺风耳’神通?”孔琬沉吟道:“看前辈来时,凌风渡虚,一形十影;交手出掌,忽焉来去,轻似飘花。莫非便是‘凌空蹑虚’和‘落缤掌法’?”
老者长眉一抖,颔笑道:“想不到此间还有人识得我卓道子。”
“游侠阵中盛称‘三山五岳’,卓前辈人称东岳,可是名符其实的泰山北斗。当年永乐天王作乱,大将军高玉柱得知前辈未有参与,便笑其无能为已。推重如此,天下谁人不知。”
孔琬娓娓说出这段来历,众人听的暗暗惊奇。先秦儒、墨并称,同为显学。自汉武帝尊五经,抑制豪强。儒生因修习五经而得尊显,豪强则夷灭,散为游侠,虽以侠义自许,终是离道远矣。墨学无人问津,时日久长。自近代君道大坏,何到大先生重述墨学,游侠之事乃为人所喜闻乐见。又有所谓文五岳者,发为小说,群起而揄扬之。天下汹汹言侠义者至今不衰。
“小哥儿,我方才听你说文武相济之事,很有几分道理。当年,刘先主和曹阿瞒争天下,屡战屡败,几乎无处存身。直到和水镜先生相遇,荐之以卧龙、凤雏。联吴抗曹,一胜于赤壁,终得三分之天下。”
卓道子轻叹道:“这本是极浅显的道理,然而千军易得,一士难求。后世之人又以为老生常谈,轻忽视之。当年永乐天王也曾煊赫一时,转战天下十四州。然而他所任用者,尽是鄙薄不文之人,大封王爵至于数千,天下未定,而内讧已生。我看你倒是个读过书的,思虑周详,心眼也多。老夫想荐你一个去处,借你胸中才学,为百姓出些力气,不知你愿是不愿?”
楚煌恍然道:“原来卓先生也成了四大寇中人?”
“非也,非也。”卓道子笑着摆摆手,“你方才说了四大寇中无有豪杰,张无缺之流,貌似宽和,而内怀险忌,老夫岂会为他出力。只是自打天剑帝赐死了荆威侯,大景末运已至,天下乱象已是一发不可收,志能之士都应该匡助明德,扭乱为治才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