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却不知奚孔雀刚见赵矜时便呼为“勇士大哥”,其后亲密了,改呼“勇士哥哥”,现在既然来到了炎汉国中,当然就叫“大王哥哥”。只管别人不管自己,难怪何磐心底老大委屈。 赵矜不知何磐之委屈,点头道:“那么,顿巴斯图的就是利用阿斯特拉军的船只与骑兵,察罕帖木儿图的就是顿巴斯的接济,可是突厥人图的又是什么?他们难道甘心蒙古人统治他们?突厥人之前不也被蒙古人屠杀、驱赶,以致大批大批地从中亚逃到西亚去。现在这支突厥人,又从西亚被赶过来这边,一路损失很大,恐怕急于安身,不怎么热衷于打仗了吧?” 李荼道:“主公分析有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赵矜道:“战前先判断一下敌军各方的心态,咱们可以寻找省力一些的解决方法嘛!” 李荼道:“那么,依荼之见,可使反间之计。” 赵矜道:“愿闻其详。” 于是,李荼上前说出计策。众将听了,纷纷叫好。赵矜下令赶紧实施。 次日,阿斯特拉军骑兵营的突厥人中,便流传起了一条耸人听闻的消息:察罕帖木儿与顿巴斯勾结,顿巴斯许下给他许多财物,要他将突厥人的精壮青年消耗在对炎汉作战的前线上,然后察罕帖木儿便可以带着大量财宝去投奔伊儿利汗国,顿巴斯便可以将突厥人的部落尽数掳掠为奴隶! 要识破这条谣言其实并不难,只是突厥人一路受惊,人心惶惶,那里还有清醒的分辨力?先前亚美尼亚也曾打着“主的仁慈”之名,结果轻信于它的突厥部落吃了大亏,才知道什么叫做“信主者的恶行”。 如同惊弓之鸟的突厥人,听闻谣言之后,又看到察罕帖木儿派一部分船队载了顿巴斯提供的物资,顺流而去,这下更加信以为真。 当夜,在炎汉细作的挑唆下,突厥骑兵营全体兵变,将本营十几名蒙古军官尽数斩杀,便朝泊在岸边的水军袭去。水军营由察罕帖木儿亲自统领,手下骨干都是蒙古人,他们做了半年多的“海盗”,行船的本事倒是相当不错了。这些蒙古人不愧是在战争生涯中累积多了经验教训,突厥骑兵虽然包了马蹄,仍然远远就被察觉。 突厥人毕竟缺乏组织,做事不精细,被察觉之后也不想想办法找借口掩饰,以便继续靠近;而是骤然转为强攻。这下,惊醒过来的察罕帖木儿当机立断,命令船队迅速驶向西岸。水军中的突厥人不明所以,懵懵然地便被蒙古人带过了河,结果又在河岸上被蒙古人解除了武装。 察罕帖木儿知道误会难以化解,发了狠心,将三千名突厥人尽数屠杀,率千余部下,重新上船,按原来的打算,去投奔伊儿利汗国。 汉军水师奉大王之令追赶,但无奈蒙古人的船造得好,俄人的船差,追赶不上。 但这也无关紧要了,李荼率部乘船,以投诚过来的突厥人为向导,进入阿斯特拉汗国。这个刚刚建立不到百日的国家就此瓦解,汗王逃跑,十万国民、上万战士尽数并入炎汉。 至于顿巴斯等俄族军队,闻讯大惊,多亏统兵大将乌莫斯基十分冷静,当即撤围,调来城南与城东的部队齐集城北,利用围城这些天刚刚造好的十几艘新船渡河。因为船少,渡河持续了很久,来回许多次,但是汉军水师已下,无法拦截,陆上部队则料不到俄军这么快反应,也没能阻止他们三部合兵。 俄军渡河回归之时,汉军发起攻击,却无奈这支俄军不比“背水一战”时的八国联军,乌莫斯基统御有方,军心不乱。甚至到了最后,乌莫斯基亲率两千人断后,汉军三番五次强攻依然无法将其消灭,己方反而折损不少,眼睁睁看着他们被船接走了。 战后,赵矜亲自慰劳负伤将士,只见群情激愤,稍微还有气力的都在咒骂“无毛死鸡”。赵矜只得安慰道:“不要紧,这次作战还是取得了很大胜利嘛。大家好好养伤,来日咱们再过河西,剥了‘无毛死鸡’的皮。” 慰劳毕,赵矜对众将道:“俄人本是强悍,全在于有没有坚强的将领统率。我们还需要多多用计,尽量不要跟他们硬拼。这一系列战役,咱们好好吸取经验教训吧!” 经过这一系列战役……炎汉挺过了风波,危机化解,终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 战乱的时代,牺牲是在所难免的,从军自古以来便伴随着相当大的危险,正所谓“古来征战几人还”。但是有志者仍然还是前仆后继,他们为的是什么? 第一,在这样的时代,几乎没有谁可以一生高枕无忧,做战士亦是一条生活的道路。第二,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着建功立业的梦想,因此舍生忘死! 就算在安定年代,志士也总向往着戍边立功,“搏得个封妻荫子”,这就是千古以来无数人的追求!说来简单,但就是实实在在的梦想、哪怕是为之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的梦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