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农牧场-《汉末战骑狂潮》
第(2/3)页
这三家移民各自登记完毕之后,则在旁侧一边看着一些本地百姓也上前问询、登记,一边热烈讨论起来。
本地百姓,因为是帝国统治初期,也受到了一定的扶持,却比移民要少一些。比如承包农牧场的官方扶持,移民是两千亩为限的工具、种子无偿提供。而本地百姓,则是一千五百亩。
因为有唐家等三户移民为榜样,倒也让这个村子里一些稍稍有想法的人,生起了随流的心思。因此,整个村子里,也有十余户人家,在这时候决定放弃一部分永业田,选择了承包农牧场。
而其他没有选择承包的,则以一种复杂的目光,看着这些选择了承包的家庭。有疑虑,有踌躇,也有幸灾乐祸的。
不少人都以为,承包上千亩土地,到时候亏了本,还不起赊欠官方的承包费用,多半是为奴为婢。
这里的人,因为是意识形态的局限性,却是错过了一次上好的发家机会。
毕竟,任何事,在初期之时,都是最好的良机。一旦错过这样的时机,没了官方扶持政策,那才是真正的困难。
以后,他们恐怕会眼红这些承包了农牧场而发家的人,到时候再想承包,却失去了机会。
文士带来的工程队,效率简直高的令人发指。
不过半天的功夫,还没到吃午饭的时候,整个村子几十户人家的房屋,就又耸立了起来。
这新房屋,可不是先前那种土胚、茅草屋。
尽皆是四合院模样,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墙壁好像自然形成的花岗石,石头的纹路,看在眼里,就极为的自然舒爽。
院子里,各有花圃点缀,地面上,石子儿铺地,平坦,又自然。当然,花圃还是空的,需要屋主自己种植。
院中的房屋,竟是亭台楼阁都有,面积不小,怕不有四五亩。
可谓是豪宅了。
这些建筑的材料,都是就地取材。
直接取用泥土,然后通过那些机械的加工,就变成了这种坚固并且美观的建筑材料,建成了这样的四合院。
几十户四合院建成,然后每家每户各自登记分配,于是都拥有了一栋豪宅。
两个文士和工程队离开之时,文士又将所有村民召集起来,道:“我们须得立刻前往下一个村子...这四合院,就是帝国给民间汉籍的福利,从现在起,它们属于你们!至于所需的家具,还需要你们自己去置办购买。我想每个人的身份卡片里的金行账户,都有帝国无偿提供的十金基础启动资金。”
“要知道,十金不算是一个小数目。至于具体的购买力,你们到扬州府购买物品的时候,就知道了。”
说完这些,两个文士便领着工程队飘然而去。
唐羿家的四合院之中。
一家四口将行礼安置妥当,便在院子里游览起来。
唐母一脸的笑意,一边看着,一边啧啧惊叹:“我就说呢,这起源帝国这样强大,怎么可能让我们住土胚茅屋嘛。啧啧,这院子不错。放到地球上,恐怕几千万上亿都买不到吧!没想到竟然是无偿提供的。我们帝国的福利,还真不错。”
“也不知是谁,昨天晚上还抱怨来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