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教育分支-《汉末战骑狂潮》


    第(3/3)页

    亭级为启蒙书院,其中不分文武,所有启蒙者都要习文识字、锻炼身体。

    乡级为初级书院。从亭级启蒙书院毕业之后,进入乡级初级书院,就有了文武类别划分。任何学子,自愿选择主修科目,或文或武。

    文类学科再增一个分支,为研究类学科,专修研究有利于民生发展的一类物事,类似于工商部之下的研究院。

    而武科则增加武艺、韬略、地理、战例等几个科目。

    当然,并非完全将文武两科隔绝开来。

    文类学子可以仍然可以选修武艺,强身健体,也可选修韬略、地理、战例,成为军师参谋。研究类学子同样可以选修武类学科。而武科学子,也同样可以兼修其他两科,并不强制限定,任凭学子自身天赋和兴趣。

    可以说,李铮领地的教育系统,是非常开放的,着重于天赋、兴趣方面的发掘,并非填鸭式教育。

    亭级初级书院之上,就是县级中级书院,到了这一级,基本上每个学子的学习方向都已经定型了。

    通过中级书院的毕业考核,过关之后,进入郡级高级书院。这一级书院的毕业学子,就有资格成为官吏。当然,只是基层官吏。

    想要进一步发展,就可以选择进入灵州太学院进行深造。

    将这一切理清之后,教育系统就需要进行一个较大的改造。涉及到师资、建筑乃至于各种相关教科书的编纂和印刷等等。

    比如武科类的教授,可以让退伍的士兵担任启蒙书院教授职位。其余三级书院,可以让退伍的军官、或者从现今各大书院的毕业学子中选拔。这时代的教育,虽然科目划分不够详细,但正因如此,习文者学习的知识非常宽泛,各有擅长。自然能挑选出一些合适的。

    至于研究类科目,可以在学业将成的学子中挑选教授,还可以在民间招募

    另外,灵州太学院这座最高等级的学府,尚未见踪影,还需的立刻进行建造。地点选择在灵州城外两大祭坛旁侧,立刻就会招募工人,进行建设。

    其余相关的建筑,必须要尽快的建设起来。还有编纂教科书,更是重中之重。尤其是武科类的教科书,现今基本没有成型的,一切得从头开始。

    一切商议妥当,荀爽这位已经六十多岁的老人,风风火火就立刻赶回了灵州。李铮则又悠闲了下来。

    现今麾下人才,包括荀爽在内,已经有不少了。荀攸、贾诩、荀衍、戏志才、田丰。有他们操持政务军务,李铮自然不必亲自劳心劳力。

    再则,他自己劳心劳力,还不一定有他们做的好。

    施施然走出自家府邸,李铮往校场而去。

    远远的就听见其中的呼喝声,其中夹杂着几声娇喝,那不正是自家媳妇嘛。走进校场,便看到荀英一身披挂,按着腰间宝剑,挺立在点将台上。那一身英气,简直亮瞎了人的眼睛。

    看到自家媳妇这身模样,李铮的心里就有种蠢蠢欲动的感觉。

    诱惑啊!

    一直在为提高阅读体验而努力,喜欢请与好友分享!(重庆书厂)《汉末战骑狂潮》仅代表作者度方的观点,如发现其内容有违国家法律相抵触的内容,请作删除处理,的立场仅致力于提供健康绿色的阅读平台。

    【】,谢谢大家!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