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巧的是,乾隆写完此诗后仅五天,就得到了皇后去世的消息。 他认为是写这首诗招致的祸端,悔恨自己不该乱用银河鹊桥的典故。 伤心之余,他更是大为懊恼,认为是自己在鹊华桥上写的诗不吉利,应了牛郎、织女相爱却分离的事,而勾起他诗兴的就是《鹊华秋色图》,此画是罪魁祸首。 乾隆当即下令焚烧《鹊华秋色图》! 可就在火盆端上来的一霎时,他反悔了。 他明白,这幅传世名画失而不可再得,若依自己的性子烧了,自己会被后人指责! 想到此,他恢复了理智,打消了烧画的念头,但他还是再次下旨将《鹊华秋色图》打入仓库,贴上封条,任何人不许再碰。 从此以后,乾隆皇帝也就再没看过《鹊华秋色图》,更不肯再登鹊华桥了。 不论传说是否真实,但可肯定的是,在清朝,《鹊华秋色图》的确是深藏皇宫不为外人所见…… 如今这幅画竟然出现在了美国旧金山的宝华街上,不能不说,这有些事情,当真是冥冥之中注定的。 谁也改变不了,谁也无法改变。 “师父,我听闻赵孟頫并非济城人,怎么会对济城的山水如此熟悉呢?虽然有些地方画错了,可或许根本就是故意,整体上依然是惟妙惟肖的啊。” 刘金宝的问题,总能切中要害,看起来这孩子已经渐渐摸到了一些门道了。 那么赵孟頫为什么对济城的山水如此熟悉呢? 原来这“才气英迈”的艺术家仕元不久即升为集贤直学士,后又被任命为同知济城路总管府事,任职3年有余。 赵孟頫事清简,处事有方,宦绩卓著。 赵孟頫的官舍在济城东仓,这里与鹊、华两山相望。 在《趵突泉》一诗中他写道:“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 由此,他能画出传世名画《鹊华秋色图》就在情理之中了。 东西是好东西,关键就看那白人店长的要价了。 如果价格太高,即使再好的东西,张天元也不会买的,否则就是冤大头。 这种事儿,他现在不会做,以后也不会做。 当然了,他会通过别的手段来将这幅画搞到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