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九二章 饮茶神器-《鉴宝秘术》


    第(2/3)页

    诸位,这件东西的珍贵,想必已经不用我多说了吧?

    历史悠久,而且造型精美,它的底价为一百万美金,每次加价,不得低于一万美金!”

    “我的天啊,这不就是一个茶杯而已吗,底价就一百万美金,疯了吧。”

    台下已经有人惊呼了起来。

    “这位怕是不懂了吧,想要了解这建盏的真正价值,就应该了解一下宋代的饮茶习惯。

    宋代喝茶,和我们今天喝茶,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完全不同。

    我们今天喝的茶,无论是红茶、绿茶还是乌龙茶,都属于‘散茶’,即用炒制的茶叶泡水,得到茶汤。

    而唐宋时期的主流饮茶方式,喝的是‘团茶’。

    按照茶圣陆羽的《茶经》,团茶的制作,将采摘好的茶叶,先放入甑釜中蒸。

    蒸的过程中使新鲜茶叶的汁水逼出,使其易于保存。

    再将蒸好的茶叶用杵臼捣碎,然后将茶碎片按规程拍制成团饼的形状,最后将造好的茶饼串起来焙干、封存。

    这是团茶的完整制法。

    到宋代,更是用石磨取代了杵臼,将茶叶碾成茶末,所以也称为‘末茶’。

    饮用的时候,宋代主流的饮茶方法称为‘点茶法’,是我国饮茶史上对茶艺的要求最为高级复杂、茶具的配备也最为精致的饮茶方式。

    由于唐宋饮用末茶的饮用方法,其茶汤的浅色为乳白色或黄白色。

    相应的,茶盏使用黑色釉,形成最明显的色彩反差,无论是观汤色,还是斗水痕,黑色的器身都是最好的背景。

    且建窑盏采用‘V’字造型,其造型腹壁较深,口沿宽大最适宜观色,器型饱满,手感厚重而且扎实。

    从整体造型效果上看,‘V’字形茶盏盏面口径与底足比例相差较大,但十分协调,盖面口径大可以为观赏到更多的汤花提供便利。

    可以说,从釉色到器型,建窑盏就是为宋代茶道而生的。

    也可以想象到当年最好的建窑盏在文人墨客,天子贵臣中会有多么高的地位。

    加上烧制中呈现出的罕见的油滴斑、兔毫斑、曜变等釉色花纹,更是成为一时瓷器中的极品。

    宋朝灭亡后,文人士大夫崇尚高雅韵致的文化受到严重打击,末茶点饮在元代急剧衰落。

    而一直在底层流传的散茶冲泡法快速流行起来,成为元代之后明清时期的主流茶叶饮用方法,末茶点饮在明代还偶尔有记载,到清代彻底失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