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五一章 周芷岩的紫檀木笔筒-《鉴宝秘术》
第(2/3)页
展品除上浦博物馆馆藏外,还向蓝鲸博物院、苏省博物馆、津城博物馆、宁城博物馆、嘉城博物馆、上浦历史博物馆、上浦文物商店等文博单位借展了一批周芷岩传世精品。
事实上,在2o12年上浦博物馆建馆6o周年之际,上博曾策划并推出了《竹镂文心——竹刻珍品特展》,并以该展作为庆祝上博建馆6o周年的场特展。
还配合展览举办了历史上次关于中国竹刻艺术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如今,将周芷岩从明清诸位竹刻名家中单独罗列出来,以个展形式集中呈现,足见学界对于周芷岩艺术的推崇和其历史地位的认可。
周颢别署芷岩山人、紫岩、芷岩樵叟、芷叟、芷岩道人、芷道人、髯痴、尧峰山人等,主要创作、活动于清雍正、乾隆时期,而这一时期正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最后一个高峰。
与同时期的很多文人‘喜交游、重功名’不同,周芷岩虽饱读诗书,但却始终没有走科举应试的道路,终其身为处士,选择了一条‘诗酒风流、高尚其志不事王侯’的人生道路,随己所好地生活的创作。
由于周芷岩长期‘蜗居’于嘉城当地,很少出游,即便外出,也多离家不远,因此,周芷岩的朋友圈也主要集中于嘉城及周边一带的文人、学者、书画家、竹刻家等。
如张锡爵、张鹏翀、朱厚章、王鸣韶、金惟骏等,以至于其身前虽在地方上颇具名气,但家乡之外‘人多不识其名’。
作为一位传统文人,周芷岩自幼习画,且至老创作不辍。
然而,由于周芷岩在竹刻领域名气实在太大,以至于长期以来,周芷岩的画名为竹刻名所掩,以致今人往往以为周氏只是擅长绘画的竹刻家,而非精于竹刻的画家。
事实上,据文献记载,周芷岩‘少学王石谷’,幼时所临王石谷即能不亚于原本。
周芷岩在其少年时,绘画就曾得王石谷指点,山水画以摹古为主,取法宋元。从目前传世的周芷岩画作来看,以墨笔和淡设色的浅绛为主,偶见青绿山水作品。
从自题来看,有模仿李成、范宽、巨然、王士元、米友仁、曹知白、王蒙、倪瓒、唐寅等诸家之作,而其中最多的则是王蒙,他尤其喜欢王蒙一路层峦叠嶂、细笔繁皴的密体山水。
然而,周氏画艺最受赞誉的作品却是墨竹(或曰:竹石)。
目前所知周氏最早的墨竹作品创作于1728年,最晚的创作于其去世的前一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