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零七章 小地方大专家-《鉴宝秘术》


    第(3/3)页

    我说:‘你也知道,乾隆钱不上价,一般1元一枚。我给你1元吧。’

    其实,这枚钱能值6oo元,但这时候如果你出价高了,老板一看,这个钱怎么会这么值钱,莫不是‘国宝’,别卖‘漏’了,就会不卖了,要回去打听一番,研究一下,你也就买不成了。

    这时只听老板说:‘还没开张呢,咱们认识,你怎么还不得给我来个彩头,给我2元。’

    我说:‘好吧,以后再拿别的钱来,可给我留着啊。’

    于是一枚品相一流被‘乾隆迷’称为身份象征的大宝晋被我收入囊中。

    还没高兴完,忽然又一枚钱进入了我的视野,它通体绿,厚约2mm。我拿起一看,又是一枚‘乾隆’。

    这是一枚宫钱,又叫‘万选钱’,是乾隆大寿挂宫灯,放在底部压灯用的。

    锈很多,上手看不出是一枚钱,莫不是现代人用合成塑料做的?

    我用针在内郭处一划,金黄夺人眼球,是精炼黄铜没错。

    ‘‘乾隆’多少钱?’

    ‘1o元!’

    ‘别没数了,我刚买了一枚,你看才2元,比你的字都清楚,你看。你的莫不是塑料做的,都看不清铜……’

    我尽量把该钱的优点当缺点都说给他,摊主也许真不懂,撑不住了,‘你给多少?’

    ‘2元。’

    ‘最少5元!’

    就这样一枚品相极佳、市值百元的乾隆样钱又被我买了下来。

    没想到,一天捡俩漏,现在想来还很得意,也许这就是收藏的魅力吧!

    不过捡漏时候少,打眼吃药的时候更多。”

    说到这里,中年人笑了,有点尴尬,不过也有点释然的意思。

    (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