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二三章 国学大师-《鉴宝秘术》
第(2/3)页
老人看起来很高兴,虽说身体有些僵硬,双手一直在不停地颤抖,可是眼睛里透出来的,却是喜悦和期待。
“老师啊,这就是我们给您说的那个年轻人,我干孙子,这博物馆就是他搞的。那些书也是他从国外弄回来的,哈哈哈,不错吧,这小子可是我的骄傲啊。”聂老爷子给这位大师介绍的时候,竟然用了老师的尊称。
虽然老师现在未必是字面的意思,也可以是某个行业的佼佼者的尊称,但能让聂老爷子称呼老师的,估计这个国家都没有几个了吧,反正张天元以前还从未见过呢。
“呵呵,比你有本事,年轻人年轻有为啊。”老人吐字还是非常清晰的,虽然说话的时候会不由得流出口水,跟小孩一样,还需要一旁的护士帮忙给擦干净,但是他说这话,实在是让张天元震惊不已啊,敢这么跟聂老爷子说话的人,真是寥寥无几的。
在咱们中国,毕竟还是当官的排在第一位的,权力比起某个行业的大师,那肯定还是更高贵一些,这是现实,倒也没办法,只能慢慢去改了,毕竟几千年的封建余毒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清理掉的。
“您是李季林大师?”张天元咽了口唾沫,忍不住问道。
他已经认出了眼前这个人了,跟他想的一样,目前可是仅存的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国学大师啊,其他人,真得没法跟他比的。
李季林,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帝都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帝都大学的终身教授。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这是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比较、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李季林文集》,共24卷。
据说他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但毫无疑问,在别人眼里,这三个桂冠,他都是当之无愧的。
李季林在大陆被许多人尊重,并被一些人奉为中国大陆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有一位国家领导人曾五次看望李季林。他称:“您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生笔耕不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您写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叙事真实,传承精神,非常耐读。”“您写的几本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您在最困难的时候,包括在‘牛棚’挨整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信仰。”“您一生坎坷,敢说真话,直抒己见,这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贺剑城称自己“为老搭档的逝世感到悲痛”,贺剑城道:“季先生对待学术、工作非常严谨,对自己和别人要求都非常严格。他精力过人,每天到单位非常早,有时竟然会提前三个小时到。”贺老称,季先生一生对待学问十分刻苦,提及他在德国同时学三门语言的情况,笑称“简直是自我折磨”。
聂老爷子也曾多次表示“季老师做学问踏实,做人朴实,做事儿真实!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其实李季林不仅仅是一个国学大师,而且对考古的贡献也是十分重大的,他为了完善自己的一些文稿,曾多次跟随考古队深入乡野之间,做出了不少令人钦佩的事儿,在考古学的圈子里头,他也是同样堪称大师的一味人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