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三四章 品鉴石后-《鉴宝秘术》
第(2/3)页
王思远何等聪明,虽说不懂鸡血石,但也是赌过石的人,听老于掌柜这么一解释,瞬间就明白过来了。这其实跟鬼市还有点像,鬼市也是在天未亮之前开始的,一方面自然是为了避免被警察逮住,另外一方面,自然也是因为这个时候光线昏暗。
“好吧,既然要选料子,那我就选几块吧。”
张天元虽然赌过翡翠,但是却没赌过鸡血石,在大型的交易会开始之前,他也想要用老穆的这些原石来练练手,所以当老于掌柜提起让他来挑选原石的时候,他就没怎么推辞,直接就上手了。
这鸡血石号称印中王后,那是印石三宝之一。
印章,古称“玺”,是一种凭证信物,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至今仍普遍使用。宋元以前,印章材料多以金、玉、铜、象牙为主,相传王冕以“花乳石”入印,开石印先河。
而真正让石材在印坛广泛使用并大放异彩的当数明代文彭,他在偶然中发现质似玉珉而松嫩如石膏的“处州灯光冻”,倡导了洁莹易刻的石印,之後文人治印风气大兴,冲击并替代了传统的金玉印材,而素为印人称道并乐於奏刀的印石三宝乃是田黄石、鸡血石、芙蓉石。
三种印石珍品,各具特色,难分轩轾。以石质论,田黄温润,芙蓉细嫩。以色泽论,田黄高贵,芙蓉素净。
名居印石三宝之首的田黄石,是寿山石中最名贵的品种,早在清代初期就被选作贡品进献宫廷,深得帝王赏识,乾隆帝祭天拜田黄,更使它身价百倍,在石族中登基称“王”可谓是众望所归。
芙蓉石虽然开发时间比起田黄、鸡血要晚许多,但是,它却以清白明莹、洁身自好的品格,博得文人雅士的共鸣,在他们的推崇之下,跻身于“印石三宝”之列,被誉为“石中君子”。
我国是盛产印石材料的国家,最早开发利用的有寿山、青田等石材,明清以来,随着石材制印的流行。民间大兴开采印石,各地新矿。不断涌现。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有产地数十处。上百种石种。在丰富多彩的印石品种中,田黄石、芙蓉石和鸡血石以色丽质佳,名冠诸品,被品石家称誉谓“印石三宝”。
而昌化鸡血石以其红得纯正、鲜活、浓烈、持久,被誉为“石中皇后”。
昌化鸡血石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宝石,出产于江浙省昌化镇西50余公里的浙西大峡谷源头——海拔1300余米的玉岩山。昌化鸡血石的发现和开采利用已有1000多年历史。鸡血石形成于晚侏罗纪流纹凝灰岩石中,是朱砂在高岭石与地开石之间不断渗染而成,摩氏硬度为2-3级,具有艳丽鲜红的鸡血般的色彩和亮晶如美玉般的光泽,被誉为“国宝”而驰名中外。
其色泽鲜艳而不媚俗。血色与沉稳而深邃明丽的质地交相辉映,协调自然。在中华民族的风俗中,红色是代表吉祥、喜庆的色彩,“红”与“鸿”谐音,有“鸿运当头”之意,鸡血石中的血红色,恰好与这些寓意相吻合。
因此,在明清时期,上至皇宫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视鸡血石为吉祥物而格外宠爱。在清宫内,皇帝及皇亲国戚的大量宝玺都是用鸡血石刻制的,甚至官员帽顶也用鸡血石代替以往的红玛瑙。据清乾隆年间所修《江浙通志》记载:“昌化县产图章石。红点若朱砂,亦有青紫如玳瑁,良可爱玩。近则罕得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