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凌世哲的烦恼与底气-《重生之奋斗在香江》


    第(2/3)页

    李臻深深的看了凌世哲一眼,说道:“好,我会把话带到的。”他太了解自己这个妹夫了,话说的比谁都好听,却是一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不给足好处或者当局的政策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他是不会轻易到台/湾投资建厂的。不过以凌世哲现今的身份说出这句话,已经很难能可贵了,李臻也不能要求他太多。

    自老蒋过世以后,在台湾新旧交替之间,李臻因押对了宝,很受小蒋的赏识,在台商界以呼风唤雨都不为过,身份早已不比以前,所以这次孙云轩上门找到李臻,他便答应此事,但是现在看来,李臻还是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凌世哲是典型的西方商人作风,讲究生意归生意,人情归人情;不会因为关系好的人的一句话,就轻易的答应你投资,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东西才行。

    看到李臻一副不是很相信的神色,凌世哲认真的说道:“我没有敷衍你,我是说真的,其实一直以来我都在关注当局的经济政策,我一直认为台湾经济要想实现真正腾飞,目前经济政策必须得改。”

    台当局入台初期,根本就没有把台/湾当回事,仅仅是把台/湾作为反攻大陆的一个临时的驻留地。其地位还没有当时的金门、马岛以及一江山岛重要,只是后来见反攻大陆无望,才开始沉下心来建设台/湾,希望能像六百多年前的明成祖朱棣那样。以一隅之地而攻天下。

    正因为如此,当时的台/湾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的时候,都是围绕着反攻大陆这个核心来的,认为自己迟早都会回去,所以台湾的经济发展一直以来都缺乏长期性和连贯性。

    而同时。台湾的工业在当时又非常的弱小,如果像香港那样全面放开,让外商不加阻隔进来,必然对台/湾本就非常脆弱的经济和工商业造成致命的打击,所以台当局才规定,外商在台投资办企业或者工厂,必须与政府合资。

    这条政策在当时来说,对台/湾的工商业发展来说,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台/湾工商业的发展壮大。台当局制度的政策已经越来越不利于台/湾的经济发展,而且当初在制定经济政策的时候,又很不切合实际,所以造成了很多的社会问题。比如黑社会。于是早在60年代的初期,一些有志之士变向当局提出经济改革的要求,但都被老蒋以反攻大陆为借口拒绝了。

    是个人都知道所谓的反攻大陆,从头到尾都是老蒋一个人的幻想,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海上空中楼阁,这次小蒋决心要改革,凌世哲没有理由不赞同。

    比起香港来说。大陆还在搞运动,离改革开放要等好几年,就算开发了,由于保守派的原因。也会有十多年的反复,直到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才会真正确定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基本国策。另外,半导体又是巴统的禁止项目,所以不管怎样,凌世哲是不肯能在大陆投资建设半导体工厂。

    香港呢。又太小了,而且到处都是山地,根本没有你施展的地方。

    加拿大地方倒是够大,但是人工费也太高了,而且那些工人还三天两头的罢工,再加上产业转移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所以选来选去,台/湾才是最理想的未来投资地。

    而且目前的台湾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台湾作为美国的小弟,技术出口并不会受到太多的限制。这些无疑为台湾半导体产业,在接下来的蓬勃发展中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历史上,八十年代之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制造业开始朝亚洲,特别是东亚快速转移。这里有勤劳的产业工人,聪明的技术研发员,又有比欧美更低的工资。以及更少的罢工,让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

    台/湾正是抓住了这次全球分工大调整的机遇,才迅速从六七十年代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向技术密集型工业升级。

    凌世哲作为重生者,自然能提前预见这种情况的变化,现在台湾工业的升级才刚刚起步,如果能及早介入,就能打下深厚基础。在凌世哲的未来规划蓝图中,美国是安布雷拉集团最重要的外部市场和研发中心之一,因为那里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和最顶尖的技术。而亚洲则被凌世哲定位为生产基地和另一个研发中心。
    第(2/3)页